从我国社会三大变革与竞技体育发展历程看体育职业化

被引:12
作者
方新普 [1 ]
柏慧萍 [2 ]
机构
[1]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成教学院
[2] 贵州体育局体操中心
关键词
三民主义; 新民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竞技体育; 体育职业化;
D O I
10.13598/j.issn1004-4590.2006.03.010
中图分类号
G812.9 [中国体育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本文从20世纪社会三大变革回顾我国竞技体育的进程: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倡导人民推翻封建主义,建立新政权,使人民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对繁荣教育、文化,竞技体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2,毛泽东新民主义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体制实行的是完全计划经济体制,它是以革命根据地时期形成的部队体育体制的延伸和借鉴或效仿前苏联体育管理的体制而开展体育运动的。这一时期竞技体育为后期进入世界体育强国奠定了基础;3,邓小平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根本上改变阻碍社会生产力旧的体制的伟大变革掀起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依据2010年远景纲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契机,论述竞技体育职业化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J].
杨文轩 ;
卢元镇 ;
胡小明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4) :135-143+152
[3]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 [J].
李元伟 ;
鲍明晓 ;
任海 ;
卢元镇 ;
王鼎华 ;
熊斗寅 ;
骆玉峰 ;
胡利军 .
中国体育科技, 2003, (08) :2-6
[4]   从社会分化看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衍变与发展 [J].
齐书春 ;
朱明才 ;
郑卫东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3) :40-42
[5]   论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利与弊 [J].
江明非 .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2, (04) :13-15
[6]   学校体育的体育权制度研究 [J].
张新中 ;
牟延林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3) :366-368
[7]   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若干问题的研究——兼论深化我国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 [J].
钟秉枢 ;
于立贤 ;
董进霞 ;
梁栋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2) :145-147+16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基创业时期的群众体育 [J].
孙葆丽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1) :7-9
[9]   2010年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 [J].
詹建国 ;
刘新民 ;
李益群 ;
黄俊亚 ;
柴国荣 ;
刘刚 .
中国体育科技, 2001, (10)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