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被引:18
作者
刘宇 [1 ,2 ]
张洪江 [1 ,2 ]
张友焱 [3 ]
周泽福 [3 ]
王月东 [4 ]
程金花 [1 ,2 ]
张东旭 [1 ,2 ]
机构
[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4] 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车鸣峪林场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人工林; 枯落物; 持水特性;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3.06.028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定量评价森林枯落物的水文功能,通过野外观测和浸水法实验,调查了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枯落物的蓄积量,分析了枯落物的持水能力与过程,并对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为6.81~56.64t/hm2,由大到小表现为:落叶松×白桦>落叶松>侧柏>油松×刺槐>油松>白桦>柠条>刺槐;不同森林类型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0.08~100.78t/hm2,最大持水率变化范围为146.54%203.74%,最大拦蓄量为9.41~88.65t/hm2,有效拦蓄量为7.90~73.53t/hm2;枯落物浸水实验结果表明,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而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反函数关系,在浸泡最初的0.5h持水量迅速增加,随后增幅减小,在12h以后枯落物吸水基本达到了最大值,持水量趋于动态平衡。表明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林下枯落物是8种林地中持水性最优的,刺槐纯林枯落物持水特性最差。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岷江上游两种亚高山林分枯落物层水文特征研究 [J].
薛建辉 ;
郝奇林 ;
何常清 ;
吴永波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3) :168-172
[2]   南方红壤区百喜草及其枯落物对降雨径流分配的影响 [J].
汪邦稳 ;
杨洁 ;
汤崇军 ;
郑海金 ;
宋月君 .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 (02) :7-10+36
[3]   宁夏六盘山南侧森林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J].
张雷燕 ;
刘常富 ;
王彦辉 ;
时忠杰 ;
何常清 ;
熊伟 ;
于澎涛 .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01) :15-20
[4]   岷江上游中山区低效林改造对枯落物水文作用的影响 [J].
庞学勇 ;
包维楷 ;
张咏梅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4) :119-122+155
[5]   北方石质山区典型林分枯落物层涵蓄水分特征 [J].
韩同吉 ;
裴胜民 ;
张光灿 ;
赵玫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275-278
[6]   岷江上游人工油松林凋落量及其持水特征 [J].
鲍文 ;
包维楷 ;
丁德蓉 ;
何丙辉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567-571
[7]   重庆缙云山几种典型植被枯落物水文特性研究 [J].
王云琦 ;
王玉杰 ;
张洪江 ;
夏一平 ;
肖江伟 ;
吴云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3) :41-44
[8]   森林凋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J].
朱金兆 ;
刘建军 ;
朱清科 ;
吴钦孝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Z1) :30-34
[9]   贡嘎山冷杉纯林地被物及土壤持水特性 [J].
程金花 ;
张洪江 ;
余新晓 ;
张东升 ;
赵玉涛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3) :45-49
[10]   山杨次生林枯枝落叶蓄积量及其水文作用 [J].
吴钦孝 ;
刘向东 ;
苏宁虎 ;
赵鸿雁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2, (01) :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