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天然气类型及资源潜力的初步分析

被引:7
作者
胡朝元
机构
[1] 石油工业部勘探司
关键词
煤成气; 初步分析; 资源量; 天然气; 资源规模; 天然气类型; 气田; 矿物燃料矿床; 天然气储量; 油气储量; 资源潜力; 气层; 生产层; 浅层生物气; 四川盆地; 红层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初步划分了我国油田气,煤成气,碳酸盐岩过成熟气及浅层生物气四类主要气源,并简要分析了其赋存的地质条件,进而对天然气资源及勘探方向,进行了一些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文留煤成气藏的发现及其对华北盆地找气的意义 [J].
朱家蔚 ;
戚厚发 ;
廖永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3, (01) :4-12
[2]   陕甘宁盆地北缘乌兰格尔地区白垩系油苗成因及意义 [J].
刘友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2, (03) :39-43
[3]   浅谈我国生物成因的天然气 [J].
戚厚发 ;
戴金星 .
天然气工业, 1982, (02) :35-41
[4]   川东石炭系气藏形成条件 [J].
陈宗清 .
石油学报, 1982, (01) :23-28
[5]   四川盆地阳新统天然气的成因 [J].
黄籍中 ;
张子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2, (01) :12-25
[6]   我国石油普查勘探的历程与工作方向 [J].
Special Correspondent .
石油实验地质, 1981, (03) :147-154
[7]   我国天然气的远景 [J].
尤铮 .
能源, 1981, (05) :9-11
[8]   对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前景的分析 [J].
关士聪 ;
阎秀刚 ;
芮振雄 ;
倪南永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1, (01) :47-56
[9]   我国煤系地层含气性的初步研究 [J].
戴金星 .
石油学报, 1980, (04) :27-37
[10]   国外天然气成因的研究及对四川勘探实践的意义 [J].
罗志立 ;
赵幼航 ;
曾志琼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78, (05) :15-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