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储集层微波加热产生微裂缝的机理及意义

被引:21
作者
李皋
孟英峰
董兆雄
唐洪明
罗玉琼
张廷山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砂岩; 微波加热; 微裂缝; 低渗透; 油气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 [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微波加热无需介质传热,具有升温速度快、热惯性小、选择性加热、穿透力强、过程易于控制等优点,已被试验性地应用于石油开采中。但有关微波加热对储集层岩石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还很缺乏,限制了该项技术在油气开采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微波加热前后砂岩岩样微观结构变化、微裂缝产生机理及特征。结果表明,砂岩在微波加热过程中容易产生微裂缝,且不同岩石的微波加热致裂机理不尽相同,主要包括:矿物失水收缩、颗粒粒间开裂和颗粒内部开裂,低渗透致密砂岩刚性颗粒的粒内开裂作用显著。微波加热产生的微裂缝具非定向特征,即使在应力的作用下有一部分裂缝会发生闭合,但仍有大量微裂缝可以起到增加渗透率的作用。井下微波加热的致裂作用有助于改善近井区域渗流能力,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的开采效率。图4参15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陆相砂砾岩油藏裂缝发育特征分析——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J].
申本科 ;
胡永乐 ;
田昌炳 ;
薛培华 ;
张爱卿 ;
李广超 ;
薛大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41-44
[2]   电磁加热解除近井凝析油堵塞效果研究 [J].
蒲春生 ;
冯金德 ;
李海平 ;
聂翠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6) :115-118
[3]   压裂裂缝伤害室内模拟及裂缝清洗酸化工艺的应用 [J].
陈红军 ;
郭建春 ;
赵金洲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4) :136-138
[4]   苏里格气田储集层成岩作用及有效储集层成因 [J].
何东博 ;
贾爱林 ;
田昌炳 ;
郭建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69-71
[5]   高凝高粘原油微波脱水降粘输送技术 [J].
蒋华义 ;
路庆良 .
油气储运, 2004, (05) :34-37+61
[6]   微波作用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研究及应用 [J].
李栋梁 ;
樊栓狮 .
化工进展, 2003, (03) :280-282
[7]   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分布的实验研究 [J].
曾联波 .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1998, (03) :22-26
[8]   微波在油气开发中的应用 [J].
马宝岐 ;
倪炳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3) :57-60+100
[9]   岩石破碎技术发展趋势 [J].
张强 .
有色矿山, 1996, (06) :20-22
[10]   国外岩石破碎和掘进方法的新进展 [J].
张宗贤 .
金属矿山, 1995, (04) :23-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