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深度贫困解析:从地理空间转向社会空间

被引:19
作者
王卓
机构
[1] 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地理环境决定论; 社会空间; 贫困根源;
D O I
10.16619/j.cnki.rmltxsqy.2018.14.005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以广受媒体关注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深度贫困村"悬崖村"为切入点,基于对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述评,从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入手,反思人地关系的本质,探索贫困根源,分析认为地理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影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地理环境不是产生贫困的决定性因素,空间的社会属性对贫困的决定作用大于自然属性。缓解"悬崖村"贫困的路径一是消除包括彝族在内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体对历史上"战乱"的恐惧,二是弥合包括彝族在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落与现代城乡社区在社会空间上的差距,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1]   评辛普尔《地理环境的影响》 [J].
尹以明 .
地理科学, 1986, (01) :90-94
[22]   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几个问题 [J].
杨琪 ;
王兆林 .
社会科学战线, 1985, (03) :77-84
[23]   论K·李特尔、F·拉采尔和H·J·麦金德 [J].
李旭旦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01) :1-3
[24]   全面评价普列汉诺夫关于地理环境作用的论述 [J].
毋德印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1982, (03) :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