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区海温年代际异常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影响

被引:12
作者
袁杰 [1 ,2 ]
魏凤英 [2 ]
巩远发 [1 ]
陈官军 [2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雨带类型; 海表温度; 大气环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31—2010年UKMO HADISST1全球月海表温度、NOAA再分析资料及我国东部96个站月降水量资料,使用REOF,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关键区冬季海表温度(SST)年代际异常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冬季黑潮区SST年代际异常处于正位相时,夏季500 hPa中高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呈"+-+"距平分布,西风带经向环流盛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850 hPa风场距平场上,北方地区为反气旋性异常控制,南海上空为异常偏南气流,这样的环流配置有利于我国东部夏季多雨带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冬季南印度洋偶极子(SIOD)年代际异常处于正位相时,夏季500 hPa中高纬度地区位势高度为正距平,阻塞形势发展,经向环流盛行,有利于冷空气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略偏南、偏西;850 hPa风场距平场上,北方地区为一反气旋性异常控制,异常偏北气流延伸至我国南方地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偏强。这种环流配置使得副热带锋区偏南,夏季多雨带位于华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68 / 27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印度洋偶极型异常海温的气候影响[M]. 气象出版社 , 肖子牛, 2006
[12]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气象出版社 , 魏凤英编著, 1999
[13]   赤道中印度洋夏季变温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J].
张卫青 ;
钱永甫 .
大气科学, 2002, (01) :91-101
[14]   黑潮地区海温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数值试验 [J].
王黎娟 ;
何金海 ;
徐海明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0, (02) :211-217
[15]   青藏高原积雪资料分析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J].
韦志刚 ;
罗四维 ;
董文杰 ;
李培基 .
应用气象学报, 1998, (S1) :40-47
[16]   全球海表温度变化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分布 [J].
魏凤英 .
应用气象学报, 1998, (S1) :101-109
[17]   太平洋各区海温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类型的共同影响 [J].
陈烈庭 ;
吴仁广 .
大气科学, 1998, (05) :43-51
[18]   华南夏季降水与全球海温的关系 [J].
徐海明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7, (03) :125-132
[19]   北半球雪盖变化与我国夏季降水 [J].
翟盘茂 ;
周琴芳 .
应用气象学报, 1997, (02) :103-108
[20]   海温变化与副热带高压季节活动的数值模拟 [J].
葛孝贞 ;
余志豪 .
热带气象, 1986, (02) :1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