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中国褐飞虱越冬北界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卢小凤 [1 ,2 ]
霍治国 [2 ]
申双和 [1 ]
黄大鹏 [2 ]
王丽 [2 ]
肖晶晶 [3 ]
于彩霞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3] 浙江省气候中心
关键词
褐飞虱; 越冬; 气候变暖; 分布北界; 北移;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2.0243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基于GIS技术,利用1951—2010年中国南方地区289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和褐飞虱历史越冬考察资料,通过采用典型年褐飞虱越冬实况调查资料进行检验,对前人研究的褐飞虱越冬北界指标进行优选,最终选择1月10℃等温线作为中国褐飞虱越冬北界位置确定的指标,分析了最近60年来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褐飞虱越冬北界年代际变化以及前后30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由于暖冬年份频次的增加,使得每隔10年、30年褐飞虱越冬北界平均界限均不同程度北移,与冷冬年相比,暖冬年褐飞虱越冬北界位置可向北推移2~3个纬度;年代际变化以20世纪80年代最为明显,80年代之后的30年较之前的30年北移显著;空间北移较明显的地区为云南中部和福建南部,其中云南境内最大位移处60年约向北移动了近90km。
引用
收藏
页码:1977 / 19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化州市近十年稻飞虱重发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J].
陈观浩 ;
陈源 ;
张雪梅 ;
陈先文 ;
梁章桉 ;
李春良 .
昆虫知识, 2010, 47 (06) :1240-1244
[2]   稻飞虱的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 [J].
李美英 .
云南农业, 2010, (10) :38-38
[3]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Ⅰ.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影响的分析 [J].
杨晓光 ;
刘志娟 ;
陈阜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02) :329-336
[4]   云南稻飞虱发生特征及气候因素分析 [J].
李蒙 ;
谢国清 ;
吕建平 .
云南农业科技, 2009, (S2) :101-103
[5]   近56年我国暖冬气候事件变化 [J].
陈峪 ;
任国玉 ;
王凌 ;
邹旭恺 ;
张强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 (05) :539-545
[6]   余庆县稻飞虱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J].
李大庆 ;
杨再学 ;
潘开忠 ;
李大群 .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7 (08) :101-104
[7]   2005年华东稻飞虱灾害气象成因及减灾对策 [J].
张寒 ;
冯国标 ;
钱冬兰 .
浙江气象, 2006, (03) :21-24
[8]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水稻主要虫害影响初探 [J].
葛道阔 ;
金之庆 .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04) :36-38+162
[9]   气候变暧对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影响 [J].
叶彩玲 ;
霍治国 .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 2001, (04) :9-10
[10]   中国野生稻的种类、地理分布及其特征特性综述 [J].
范树国 ;
张再君 ;
刘林 ;
刘鸿先 ;
梁承邺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 (05) :417-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