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宜性分析的城市遗产廊道网络构建研究——以古都洛阳为例

被引:22
作者
袁艳华 [1 ]
徐建刚 [2 ]
张翔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适宜性; 遗产保护; 洛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 [城市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张,遗址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关系紧张、遗址本体的破坏与遗址环境整体性地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本文以古都洛阳为研究对象,判别洛阳市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自然、文化遗产。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模拟遗产体验休闲活动空间扩张状况;分析确定适宜建立廊道的区域,从而研究洛阳遗产廊道网络构建的新途径,提出构建自然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空间网络。从而高效地保护城市遗产资源,维护遗产体验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及自然和文化景观共生关系,为探索洛阳遗产的保护模式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新的视角。进而,最大限度地完整保护我国遗产资源的特殊价值,实现自然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存、传承与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绿道作为国家与地方战略 从国家生态基础设施、京杭大运河国家生态与遗产廊道到连接城乡的生态网络 [J].
李迪华 .
风景园林, 2012, (03) :49-54
[2]   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 [J].
王亚南 ;
张晓佳 ;
卢曼青 .
中国园林, 2010, 26 (12) :85-87
[3]   北京市文化遗产空间结构分析及遗产廊道网络构建 [J].
王思思 ;
李婷 ;
董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0, (06) :51-56
[4]   廊道遗产:概念、理论源流与价值判断 [J].
李飞 ;
宋金平 .
人文地理, 2010, 25 (02) :74-77+104
[5]   试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 [J].
王丽萍 .
贵州民族研究, 2009, (04) :61-65
[6]   中国国家线性文化遗产网络构建 [J].
俞孔坚 ;
奚雪松 ;
李迪华 ;
李海龙 ;
刘柯 .
人文地理, 2009, 24 (03) :11-16+116
[7]   对构建中国自然文化遗产地整合保护网络的思考 [J].
刘海龙 ;
杨锐 .
中国园林, 2009, 25 (01) :24-28
[8]   桂林遗产保护规划新方法初探——构建漓江遗产廊道 [J].
乔大山 ;
冯兵 ;
翟慧敏 .
旅游学刊, 2007, (11) :28-31
[9]  
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J].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彭文洁.城市环境设计. 2007(05)
[10]  
南京城市西部遗产廊道规划[J]. 信丽平,姚亦锋.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