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地区古风化壳岩溶储层

被引:56
作者
许效松
杜佰伟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风化壳岩溶储层; 碳酸盐岩; 不整合面; 地震界面; 氧碳同位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588.2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世界整装大油气田均以海相盆地为主,储集类型首推碳酸盐岩岩溶孔洞+裂缝。岩溶发育的程度除相控外,层序不整合界面与区域性地层不整合面的复合面,在表生成岩作用环境下可形成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型岩溶。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喀斯特油气藏的重大突破,佐证了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特殊意义。我国海相盆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的形成和演化,均与加里东构造旋回中的幕次古隆起和海平面下降共耦,埋藏期和热水溶蚀的叠加可改善岩溶的储集性能。在大面积覆盖的油气田区预测古风化壳型的岩溶储层,可通过地震剖面追踪区域性地层不整合面和层序界面,圈出古岩溶的时空展布、推测古岩溶地貌以及与不同层位岩性相的关系。孔洞充填方解石与碳酸盐围岩的氧碳同位素有别,前者的Z值小于120,是反馈淡水岩溶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