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田古岩溶与油气储层

被引:120
作者
陈学时
易万霞
卢文忠
机构
[1] 中国石油集团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油气田; 震旦系; 奥陶系; 古岩溶储层; 古风化壳岩溶作用; 埋藏有机溶蚀作用;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4.02.008
中图分类号
TE122.2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我国油气田勘探中 ,与不整合面有关的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普遍发育 ,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着重讨论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塔里木盆地轮南潜山奥陶系和四川盆地震旦系等典型油气田古岩溶储层发育特征与油气关系 ,指出我国油气田古岩溶储层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古岩溶垂向分带明显 ,地表残积带、垂直渗流—水平潜流带等发育齐全。 (2 )储集空间主要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半充填或未充填残余溶蚀孔洞缝组成。优质储层类型以裂缝 溶蚀孔洞型储层为主 ,为各大油气田高产、稳产的最重要储层和主力产气层。 (3)储层受古岩溶地貌和断层裂缝的控制明显。古岩溶斜坡和断裂发育区 ,古岩溶发育强烈 ,是溶蚀孔洞层和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 (4 )埋藏有机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为有效孔隙 ,它的发育与烃类的形成、演化和运聚相匹配。 (5 )古风化壳岩溶作用和埋藏有机溶蚀作用的多期次叠加和改造 ,是古岩溶储层及油气藏形成的最佳组合模式。古岩溶储层为中国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一个新的勘探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44 / 25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