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及中医药有效防治方法的思考

被引:45
作者
陈长勋 [1 ]
高建平 [1 ]
吴琦 [1 ]
郭娟 [1 ]
顾伟梁 [1 ]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神经内分泌; 中医; 治疗; 中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近年现代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治疗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治疗目标不再仅仅是暂时性改善症状,更重要的是防止和延缓心室重构的发生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肌重构,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短期应用虽能改善血流动力学,但长期应用并不延长患者寿命,反使死亡率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已成为CHF治疗的基石和首选药物。β受体阻滞剂已不再是CHF的禁忌药,长期应用可改善心室重构,增强心室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中医临床短期使用温阳益气药治疗CHF虽然可改善症状,但因这类药物能兴奋交感神经,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不利影响。除晚期需要特殊干预外,慢性心衰患者早期使用寒凉药性中药治疗可能更加有利;清热、养阴法可能对防治CHF的发生与发展具有更积极的作用,在清热养阴中药或复方中可能发掘出具有较好疗效和应用价值的抗CHF药物。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21]   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经验 [J].
葛鸿庆 ;
赵梁 ;
郝李敏 .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2, (04) :9-10
[22]   攻下逐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J].
王芸素 .
湖北中医杂志, 2001, (11) :13-13
[23]   左室肥厚的研究近况 [J].
梁黔生 ;
郑智 .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1, (03) :143-146
[24]   降气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举隅 [J].
李华海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 (01) :38-39
[25]   从痰论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J].
吴又汀 .
湖北中医杂志, 2001, (02) :36-37
[26]   大剂量益气强心中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 [J].
贺明珠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08) :630-631
[27]   温阳和补气药对虚寒证大鼠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J].
宋辉 ;
梁月华 .
中国中药杂志, 1997, (03) :54-56+65
[28]   植物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J].
汪道文,赵华月 .
心血管病学进展, 1995, (05) :257-260
[29]   寒凉和温热药复方及知母对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机制探讨 [J].
梁月华 ;
王传社 ;
章云津 .
中药通报, 1988, (11) :48-50+64
[30]   寒热本质研究的进展 [J].
梁月华 .
中医杂志, 1988, (02)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