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措施对降低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的效应

被引:11
作者
郭春强 [1 ]
廖平安 [1 ]
葛昌斌 [1 ]
贺德先 [2 ]
臧贺藏 [2 ]
郭松景 [1 ]
黄全民 [1 ]
陈琦 [1 ]
机构
[1] 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
[2] 河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措施; 纹枯病; 病情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为给小麦纹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和抽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农艺措施对降低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的效应。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措施显著影响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流行。随播种期的推迟,纹枯病病情指数降低,两者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基本苗数的增加,纹枯病病情指数升高,两者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纹枯病病情指数随供N水平的提高而升高,随供K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这说明及时采取适宜的农艺措施,可有效减轻小麦纹枯病的危害。
引用
收藏
页码:537 / 54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苏北地区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J].
周莉 ;
顾启花 ;
高黎明 ;
李晖辉 .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03) :60-61
[2]   小麦纹枯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J].
牛本永 ;
周玉琴 ;
朱衣成 .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04) :74-75
[3]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J].
王自安 ;
薛国典 ;
张宏生 ;
宋晓霞 .
中国种业, 2004, (06) :53-54
[4]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J].
刘琳 .
湖北农业科学, 2003, (06) :21-22
[5]   我国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 [J].
檀尊社 ;
游福欣 ;
陈润玲 ;
杨朝宏 ;
王向阳 ;
李云德 ;
潘永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003, (01) :46-50
[6]   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和对策 [J].
刘朝晖 ;
张旭 ;
陆维忠 .
江苏农业学报, 2000, (03) :185-190
[7]   小麦纹枯病品种抗性鉴定技术及抗病资源的筛选与分析 [J].
史建荣 ;
王裕中 ;
陈怀谷 ;
沈素文 .
植物保护学报, 2000, (02) :107-112
[8]   宿迁市1999年小麦纹枯病重发因素浅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J].
陈德团 ;
李友政 ;
杜金河 .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0, (01) :12-13
[9]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J].
李洪连 ;
宋家永 ;
吕国强 ;
凌中南 ;
袁红霞 ;
陈战峰 ;
阎耀礼 ;
不详 .
麦类作物学报 , 1999, (05) :57-60
[10]   小麦品种间感染纹枯病的差异及普遍率与严重度的关系 [J].
檀根甲 ;
丁克坚 ;
张成林 ;
沈常青 ;
陈莉 ;
赵红 ;
靳曼华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6) :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