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间感染纹枯病的差异及普遍率与严重度的关系

被引:5
作者
檀根甲
丁克坚
张成林
沈常青
陈莉
赵红
靳曼华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
[2] 安徽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品种,感病差异;
D O I
10.13287/j.1001-9332.1998.0127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 [侵(传)染性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通过人工接菌方法比较了6个小麦主栽品种间感染纹枯病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感类型有阜阳861、温麦4号和皖麦19,中感类型有扬麦158、豫麦18和豫麦21.各品种苗期病株率反映不出品种感病程度的差异,以灌浆后期的病情指数为标准比较品种间抗感染程度较为适宜.认为寄主生育阶段影响小麦纹枯病的I S关系.回归分析表明,按内茎和外茎发病程度分级可减少田间调查误差,且省时省工.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J].
檀根甲 ;
季伯衡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1) :72-77
[2]   山东省小麦纹枯病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J].
王玉正 ;
原永兰 ;
赵百灵 ;
张兆省 ;
孙运村 ;
张广义 .
植物保护学报, 1997, (01) :44-48
[3]   不同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J].
张穗 ;
刘卫群 ;
陈汝梅 ;
田志玲 ;
许文霞 .
中国农学通报, 1994, (06) :9-12
[4]   水稻纹枯病不同分级标准病情指数间的关系 [J].
檀根甲 ;
李辉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3) :228-233
[5]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药剂防治 [J].
王绍华 ;
戴幼斌 .
湖北农业科学, 1986, (09) :27-28
[6]   小麦纹枯病研究初报 [J].
周凯南 ;
刘焕庭 ;
范永华 .
山东农业科学, 1982, (03)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