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虱种群暴发成灾原因剖析

被引:53
作者
刘向东 [1 ]
翟保平 [1 ]
刘慈明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2] 湖南安乡县农业局
关键词
灰飞虱; 种群暴发; 成灾原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3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 n)作为多种植物病毒病的传毒介体,近年来发生数量呈逐年锐增态势,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研究表明,灰飞虱种群的暴发有其生理生态基础。种群具有的强抗逆能力和多态现象增加了种群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存活机会;体内共生菌的感染增大了种群的繁殖力。暖冬及春季偏高气温与偏少降雨使种群的存活率提高、发育加速;免耕及种植方式的多样性,使得灰飞虱种群从麦田等地转移到稻田的桥梁质量提高、数量增多;种群抗药性的产生与抗性水平的提高,造成主要药剂对灰飞虱防效的下降,致使种群始终处于高数量水平;同时,承灾体水稻抗虫能力的脆弱,最终触发灰飞虱种群的大暴发与成灾。近年灰飞虱的大发生是种群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文中还对灰飞虱种群暴发成灾及测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Wolbachia在灰飞虱体内的分布 [J].
廖珊 ;
康琳 ;
陈小爱 ;
叶鑫 ;
李昌本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5) :539-543
[2]   不同地区灰飞虱群体的RAPD分析 [J].
许骏 ;
赵艳 ;
吴爱忠 ;
潘重光 ;
曲志才 ;
沈大棱 ;
苏德明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1, (01) :20-23
[3]   灰飞虱生物学特性研究 [J].
孙兴全 ;
吴静菊 ;
吴爱忠 ;
支月娥 .
上海农学院学报, 2000, (02) :150-154
[4]   灰飞虱Wolbachia群体生物学的遗传特性研究 [J].
崔建平 ;
仲泉 ;
李文卓 ;
严健 ;
沈大棱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4) :542-546
[5]   灰飞虱共生菌Wolbachia引起的细胞质不亲和性 [J].
邓可京 ;
杨琰云 ;
胡成业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5) :500-506
[6]   灰飞虱发生规律与防治 [J].
郝丹青,顾才东,洪波 .
宁夏农学院学报, 1995, (01) :74-78
[7]   稻病毒病介体昆虫灰稻虱的研究 [J].
阮义理 ;
蒋文烈 ;
林瑞芬 .
昆虫学报, 1981, (03) :283-290
[8]   苏南灰稻蝨(Delphacodes striatella Fallén)的初步研究 [J].
浦茂华 .
昆虫学报, 1963, (02) :117-136
[9]  
Kiyoko Mori,Fusao Nakasuji.Genetic analysis of the wing-form determination of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Emphasis Type="Italic">Laodelphax striatellus (Hemiptera: Delphacidae)[J].Researches on Population Ecology,1990
[10]  
南京农业大学等编.农业昆虫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