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望水白的抗赤霉病性遗传分析

被引:6
作者
高力
陈飞
周立人
陆维忠
不详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2]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
[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南京
[4] 合肥
[5] 南京
[6]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7] 芜湖
关键词
小麦; 望水白; 赤霉病;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重组自交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研究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遗传规律,以病小穗率为评价指标,运用单花滴注对安农8455/望水白重组自交系(R IL)群体的2001年F6代、2003年F8代、2004年F9代进行了赤霉病抗性评价,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研究了该群体抗赤霉病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安农8455/望水白重组自交系群体3年的抗赤霉病性分别符合E-2-6模型(两对主基因+多基因的加性-加性模型)、E-1-8模型(两对主基因+多基因,主基因间为重叠作用)、E-1-8模型(两对主基因+多基因,主基因间为重叠作用)。主基因的遗传率较高,分别为63.8%、69.02%、73.66%,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21.80%、21.38%、16.80%。说明望水白的抗赤霉病性由2对主基因控制,且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还对望水白与另一感病品种A londra构成的重组自交系的抗性进行了比较。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利用P1、P2和DH或RIL群体联合分离分析的拓展 [J].
章元明 ;
盖钧镒 ;
王永军 .
遗传, 2001, (05) :467-470
[2]   利用DH或RIL群体检测QTL体系并估计其遗传效应 [J].
章元明 ;
盖钧镒 .
遗传学报, 2000, (07) :634-640
[3]   利用回交或F2∶3家系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J].
盖钧镒 ;
王建康 .
作物学报, 1998, (04) :402-409
[4]   利用杂种F2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并估计其遗传效应 [J].
王建康 ;
盖钧镒 .
遗传学报, 1997, (05) :432-440
[5]   不同地理来源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的抗性遗传分析 [J].
林一波 ;
杨竹平 ;
吴兆苏 .
上海农业学报, 1992, (01) :31-36
[6]   小麦地方品种望水白抗赤霉病性的遗传分析 [J].
廖玉才 ;
余毓君 .
华中农学院学报, 1985, (02) :6-14
[7]   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致病力的初步研究 [J].
王裕中 ;
黄建丽 ;
王振华 ;
朱友根 .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10) :46-47
[8]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M]. 科学出版社 , 盖钧镒等著, 2003
[9]  
小麦赤霉病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陆维忠等主编, 2001
[10]   Ident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of a QTL model and its effects [J].
Gai, JY ;
Wang, JK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8, 97 (07) :1162-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