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药物成瘾的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述评

被引:10
作者
李梦姣 [1 ,2 ]
陈杰 [1 ]
李新影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非药物成瘾; 遗传; 神经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5 [生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非药物成瘾又称"非物质相关性成瘾"或"行为成瘾"。特征性表现包括对成瘾对象的渴望、受损的冲动控制、对成瘾对象的耐受、撤退反应和高复发率等。目前发现的非药物成瘾类型包括病理性赌博、网络成瘾、购物成瘾、游戏成瘾、性瘾以及贪食等。非药物成瘾与药物成瘾在症状学上表现出很高的相似性且具有较高的共病率,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共同的发病机制。从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探讨非药物成瘾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家庭研究和双生子研究发现,男性的病理性赌博和贪食障碍具有中度以上的遗传度。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单胺能神经递质相关基因,如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受体基因和单胺氧化酶A基因等,与非药物成瘾有关。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非药物成瘾者脑内负责奖赏,线索加工和冲动控制的神经通路活动性异于正常对照。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从多个角度入手,探讨非药物成瘾与药物成瘾的共性和特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623 / 163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5-HTTLPR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动态 [J].
张俊先 ;
陈杰 ;
李新影 .
心理科学, 2012, 35 (01) :226-232
[2]   暴食症的诊断、治疗及其疗效 [J].
张衍 ;
席居哲 .
心理科学, 2011, 34 (06) :1508-1511
[3]   青少年疏离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调节效应检验 [J].
徐夫真 ;
张文新 .
心理学报, 2011, 43 (04) :410-419
[4]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J].
钱若兵 ;
傅先明 ;
韩晓鹏 ;
牛朝诗 ;
汪业汉 ;
王昌新 ;
刘影 .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8, (04) :207-211
[5]   青少年神经质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J].
雷雳 ;
杨洋 ;
柳铭心 .
心理学报, 2006, (03) :375-381
[6]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脑功能影像学及团体心理干预研究[D]. 曹枫林.中南大学. 2007
[7]  
医学心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李心天等编, 1991
[8]  
“Liking” and “Wanting” Linked to Reward Deficiency Syndrome (RDS): Hypothesizing Differential Responsivity in Brain Reward Circuitry[J] . Kenneth Blum,Eliot Gardner,Marlene Oscar-Berman,Mark Gold.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 2012 (1)
[9]   Brain activity and desire for Internet video game play [J].
Han, Doug Hyun ;
Bolo, Nicolas ;
Daniels, Melissa A. ;
Arenella, Lynn ;
Lyoo, In Kyoon ;
Renshaw, Perry F. .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2011, 52 (01) :88-95
[10]  
Brain activation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cue reactivity and craving in abstinent problem gamblers, heavy smokers and healthy controls: an fMRI study[J] . Anna E.Goudriaan,Michiel B.De Ruiter,WimVan Den Brink,JaapOosterlaan,Dick J.Veltman.Addiction Biology . 201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