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与对策

被引:32
作者
徐卫华 [1 ]
欧阳志云 [1 ]
王学志 [1 ]
王文杰 [2 ]
董仁才 [1 ]
白杨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源涵养; 生态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开展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鉴定生态保护重要地区是地震灾区恢复与重建的前提与基础。选取水土流失敏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以及水源涵养重要性这3个指标,评价了地震重灾区51个县(市区)的生态保护重要性。研究表明,生态保护极重要地区面积约为3.5×104km2,约占整个研究区域面积的26.7%,主要分布于邛崃山系北部的汶川与四姑娘山地区,以及岷山山系的大部分地区;而生态保护重要地区面积约为4.6×104km2,约占整个研究区域的34.5%,主要分布于评价区的西部与东北部;其余地区为生态保护一般地区。建议在灾后重建时对生态极重要地区进行严格保护,禁止开展大型开发建设活动,并控制这些地区的人口规模。另外,生态保护重要地区的开发活动应该受到限制。并通过开展生态补偿,结合正在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与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措施,促进灾区生态功能的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5820 / 58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甘肃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J].
刘康 ;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徐卫华 ;
苗鸿 .
生态学报, 2003, (12) :2711-2718
[2]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评价 [J].
欧阳志云 ;
刘建国 ;
肖寒 ;
谭迎春 ;
张和民 .
生态学报, 2001, (11) :1869-1874
[3]  
Designing a conservation plan for protecting the habitat for giant pandas in the Qionglai mountain range, China[J] .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 200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