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冲突”的动态博弈分析:不完美信息条件下的均衡与信念——兼析PX项目建设的困境及对策

被引:6
作者
郑谦
机构
[1] 不详
[2]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邻避冲突; 不完美信息条件; 信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32 [博弈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近年来所发生的邻避冲突事件多数具有不完美信息条件下信号发送动态博弈特征,博弈有四类不同的完美贝叶斯均衡结果。形成不同均衡结果的原因除了双方不同的策略下的成本—收益状况以外,作为具有信息不完美记忆特点的居民一方所持有的信念也起着极大作用,即通过贝叶斯修正原则,在先验概率基础上,通过对政府批准或不批准所表达出的信息进行项目是否有害的后验概率的判断。同时,居民的信念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满足理性人假设的条件下,外界因素使居民形成何种中心假设是形成先验概率的重要环节。并且,居民在形成信念时往往忽视先验概率,违背贝叶斯原则,也表现出现实中参与人违背理性选择的一面。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针对PX项目建设的抗争中,居民信念的形成也表现出了这两种特点,从而造成了项目建设的困境。基于以上分析,我国的PX项目建设要走出困境,首先要强化地方政府在地方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以形成分离的均衡,其次可适当调整对地方政府考核的维稳一票否决制。另外,通过对项目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以及审批过程的信息披露,修正居民的偏见信念。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环境污染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协同演化机制——基于信息传播和权利博弈的视角 [J].
刘德海 .
公共管理学报, 2013, 10 (04) :102-113+142
[2]   环境市政设施的邻避效应研究——基于上海垃圾中转站的实证分析 [J].
陈佛保 ;
郝前进 .
城市规划, 2013, 37 (08) :72-77
[3]   “邻避冲突”理论及其对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启示 [J].
董幼鸿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3, 14 (02) :21-30
[4]   “邻避”行动的社会生成机制 [J].
张乐 ;
童星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1) :64-70
[5]  
2011年中国社会典型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J]. 张明军,陈朋.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 2012(01)
[6]   从“不怕”到“我怕”:“一般人群”在邻避冲突中如何形成抗争动机 [J].
何艳玲 ;
陈晓运 .
学术研究, 2012, (05) :55-63+159
[8]   “邻避运动”在澳门的兴起及其治理——以美沙酮服务站选址争议为个案 [J].
娄胜华 ;
姜姗姗 .
中国行政管理, 2012, (04) :114-117+99
[9]  
PX的真相与假象[J]. 钱炜.中国新闻周刊. 2011(32)
[10]   风险社会的环境异议——以广州市民反对垃圾焚烧厂建设为例 [J].
郭巍青 ;
陈晓运 .
公共行政评论, 2011, 4 (01) :95-12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