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流域用地变化的智能体建模与非点源污染响应模拟

被引:11
作者
许泉立 [1 ,2 ,3 ]
杨昆 [1 ,4 ,3 ]
李建 [4 ,3 ]
杨玉莲 [4 ,3 ]
机构
[1]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2]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3] 西部资源环境GIS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4]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流域水环境效应; 人工神经网络; 智能体建模; 非点源污染响应;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4.11.002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人类活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非点源污染链式驱动效应,有必要分析其驱动机制,模拟和预测流域的用地变化及其非点源污染响应过程。本文利用智能体模型模拟人地交互作用过程,预测洱海流域未来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的结果,进而利用SWAT模型计算不同用地情景下流域主要非点源污染指标(氮和磷)的产出量和时空分布,最后,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与GIS技术,对综合模拟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敏感性检验以及空间分析与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流域过去和未来1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表现为耕地的持续性减少(-19.28%)与建设用地的不断增长(35.27%);(2)氮和磷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相对一致性,说明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氮、磷具有相似的水环境效应;(3)未来10年流域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耕区,建议在保护耕地的同时,优化农耕区的种植结构和生产模式,以减少农业生产的非点源污染贡献率;(4)未来10年流域耕地面积持续性缩减,农业非点源污染呈现逐年降低趋势;同时随着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不透水表面的快速增长可能导致的城市非点源污染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1272 / 128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基于SWAT模型的汾河灌区非点源污染负荷评估 [J].
胡文慧 ;
李光永 ;
孟国霞 ;
邢黎明 .
水利学报, 2013, (11) :1309-1316
[2]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J].
向霄 ;
钟玲盈 ;
王鲁梅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3, 31 (02) :53-60
[4]   洱海流域水生态分区 [J].
杨顺益 ;
唐涛 ;
蔡庆华 ;
肖文 ;
汪兴中 ;
李凤清 ;
唐佳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07) :1798-1806
[5]   水环境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J].
夏军 ;
翟晓燕 ;
张永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7) :941-952
[6]   复杂系统理论与Agent模型在土地变化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J].
余强毅 ;
吴文斌 ;
唐华俊 ;
杨鹏 ;
陈仲新 ;
陈佑启 .
地理学报, 2011, 66 (11) :1518-1530
[7]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J].
杜习乐 ;
吕昌河 ;
王海荣 .
土壤, 2011, 43 (03) :350-360
[8]   元胞空间分区及其对GeoCA模型模拟精度的影响 [J].
柯新利 ;
邓祥征 ;
陈勇 .
遥感学报, 2011, 15 (03) :512-523
[9]   改进的SWAT模型在平原灌区的应用 [J].
郑捷 ;
李光永 ;
韩振中 ;
孟国霞 .
水利学报, 2011, 42 (01) :88-97
[10]   基于MCE-CA的东莞市紧凑城市形态模拟 [J].
陈逸敏 ;
李少英 ;
黎夏 ;
刘小平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9 (06) :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