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洱海流域用地变化的智能体建模与非点源污染响应模拟
被引:11
作者:
许泉立
[1
,2
,3
]
杨昆
[1
,4
,3
]
李建
[4
,3
]
杨玉莲
[4
,3
]
机构:
[1]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2]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3] 西部资源环境GIS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4]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流域水环境效应;
人工神经网络;
智能体建模;
非点源污染响应;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4.11.002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人类活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非点源污染链式驱动效应,有必要分析其驱动机制,模拟和预测流域的用地变化及其非点源污染响应过程。本文利用智能体模型模拟人地交互作用过程,预测洱海流域未来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的结果,进而利用SWAT模型计算不同用地情景下流域主要非点源污染指标(氮和磷)的产出量和时空分布,最后,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与GIS技术,对综合模拟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敏感性检验以及空间分析与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流域过去和未来1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表现为耕地的持续性减少(-19.28%)与建设用地的不断增长(35.27%);(2)氮和磷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相对一致性,说明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氮、磷具有相似的水环境效应;(3)未来10年流域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耕区,建议在保护耕地的同时,优化农耕区的种植结构和生产模式,以减少农业生产的非点源污染贡献率;(4)未来10年流域耕地面积持续性缩减,农业非点源污染呈现逐年降低趋势;同时随着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不透水表面的快速增长可能导致的城市非点源污染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1272 / 1283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