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下游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产卵场地形分析

被引:15
作者
张辉
危起伟
杨德国
杜浩
张慧杰
陈细华
机构
[1]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中华鲟; 产卵场; 地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1 [水产资源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1981年葛洲坝截流至1998年对葛洲坝坝下河床研究的历史资料,结合1999~2006年间获得的中华鲟产卵场所在江段河床的5次地形数据,采用ArcGIS9.0软件,对中华鲟产卵场河床的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葛洲坝至磨基山江段中华鲟产卵场与历史产卵场相比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临江溪至虎牙滩江段中华鲟自然繁殖频率不高可能主要是因为地形不符合要求,从而造成相关的水文因子也不能满足需要。中华鲟自然繁殖前期的迁徙分布和产卵后受精卵的散播与河床地形都有一定的关系,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河势调整工程较大地改变了葛洲坝至庙咀江段河床的地形,地形复杂度的增加可能对中华鲟自然繁殖前期的栖息有利,而河床坡度、底质的改变则可能会对中华鲟受精卵的散播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有必要结合中华鲟历史产卵场精确的地形数据,对"中华鲟产卵场功能分区模型假说"进行验证,并针对产卵场地形对中华鲟自然繁殖的影响,做出进一步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3945 / 395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河势调整工程 [J].
王程 ;
徐刚 ;
向友国 .
湖北水力发电, 2006, (03) :36-39+94
[2]   葛洲坝下游河势调整方案设计及其作用 [J].
王改会 ;
马虹 .
水利水电快报, 2006, (02) :4-6
[3]   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后泥沙冲淤变化分析 [J].
戴会超 ;
何文社 ;
袁杰 ;
曹叔尤 .
水科学进展, 2005, (05) :691-695
[4]   葛洲坝截流24年来中华鲟产卵群体结构的变化 [J].
危起伟 ;
陈细华 ;
杨德国 ;
刘鉴毅 ;
朱永久 ;
郑卫东 .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04) :452-457
[5]   人工标志放流中华鲟幼鱼的降河洄游 [J].
杨德国 ;
危起伟 ;
王凯 ;
陈细华 ;
朱永久 .
水生生物学报, 2005, (01) :26-30
[6]   葛洲坝枢纽运行对下游河段影响的监测研究 [J].
唐从胜 ;
宋世杰 ;
王维国 ;
胡春平 .
人民长江, 2001, (11) :11-13+56
[7]   葛洲坝枢纽下游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J].
师哲 ;
龙超平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0, (01) :13-16
[8]   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资源现状的初步研究 [J].
易继舫 ;
唐大明 ;
刘灯红 ;
郭伯福 ;
常剑波 .
水生生物学报, 1999, (06) :554-559
[9]   论中华鲟的保护与开发 [J].
柯福恩 .
淡水渔业, 1999, (09) :4-7
[10]   长江中华鲟超声波遥测技术 [J].
危起伟 ;
杨德国 ;
柯福恩 .
水产学报, 1998, (03) :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