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距离在籼粳稻“桥梁”育种的杂交亲本选配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4
作者
吴长明
王象坤
机构
[1] 吉林农科院水稻所,北京农业大学,
关键词
遗传距离; 籼粳杂交育种; 亲本选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结实率与遗传距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发现:利用籼粳分类性状计算出的遗传距离(D3~2)可以预测杂种后代的结实率,对克服籼粳杂交后代结实率低使优势难以利用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遗传距离对后代的杂种优势预测效果因性状而异,多元分析表明:遗传距离与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呈曲线关系;y=-18.173+8.570x-0.692x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单株产量优势有增加的趋势,超过这个范围,杂种优势随遗传距离增大反而有下降的可能。综合结实率、杂种优势和遗传距离(D3~2)的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遗传距离(D3~2)在4.0~9.0之间,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进行"桥梁"育种比较适宜。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广亲和性品种在籼粳杂交育种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J].
吴长明 ;
王象坤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3) :243-249
[2]   T型杂种小麦亲本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J].
张爱民 ;
黄金龙 ;
王明理 ;
黄铁城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5, (04) :136-143
[3]   水稻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 [J].
徐静斐 ;
汪路应 .
安徽农业科学, 1981, (S1) :65-71
[4]   粳稻数量性状遗传距离测定及其在杂种优势上的应用 [J].
李成荃 ;
刘垂玗 .
安徽农业科学, 1981, (S1) :77-83
[5]   籼稻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测定及其在杂种优势预测上的应用 [J].
赵安常 ;
芮重庆 .
安徽农业科学, 1981, (S1) :71-77
[6]   栽培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优势的研究 [J].
曾世雄 ;
杨秀青 ;
卢庄文 .
作物学报, 1980, (04) :193-202+257
[7]   GENETIC DIVERGENCE AND HYBRID PERFORMANCE IN MUNG BEAN [J].
RAMANUJAM, S ;
TIWARI, AS ;
MEHRA, RB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74, 45 (05) :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