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以县域为评价单元

被引:32
作者
朱万泽 [1 ]
范建容 [1 ]
王玉宽 [1 ]
申旭红 [1 ]
田兵伟 [1 ]
魏宗华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不详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评价; 指标体系; 长江上游; 县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8 [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江上游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准确可靠地掌握生物多样性信息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大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估已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保育管理和决策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设计了由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自然保护区多样性指数、基于生态系统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国家保护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国家保护动物多样性指数5大指标构成的区域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公式,并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开展了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为极重要的县域共18个,占总县数的4.95%;评价结果为重要的县域共41个,占11.26%;评价结果为次重要的县域共76个,占20.88%;评价结果为中等水平的县域共106个,占29.12%;评价结果为中下水平的县域共68个,占18.68%;评价结果为不重要的县域共55个,占15.11%。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为极重要、较重要和重要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横断山区、秦巴山区、华西雨屏区、长江源区和川渝鄂黔交界处山地。
引用
收藏
页码:2603 / 26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21]  
Quantifying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 What Is the State of the Art?[J] . Eric J. Gustafson.Ecosystems . 1998 (2)
[22]  
Landscape Ecology: The Effect of Pattern on Process[J] . M G Turner.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 1989
[23]  
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社——生物多样性综合报告.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委员会.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05
[24]   景观多样性测度:格局多样性的亲和度分析 [J].
马克明 ;
傅伯杰 ;
周华峰 .
生态学报, 1998, (01) :78-83
[25]   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J].
陈家宽 ;
李博 ;
吴千红 .
生物多样性, 1997, (03) :58-60
[26]   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地理学报, 1996, (05)
[27]   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评价方法 [J].
史作民,程瑞梅,陈力,刘世荣 .
农村生态环境, 1996, (02)
[28]   景观多样性分析及其制图研究 [J].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1995, (04) :345-350
[29]   中国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J].
薛达元,蒋明康 .
自然资源学报, 1995, (03) :286-292
[30]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 [J].
马克平,刘玉明 .
生物多样性, 1994, (04) :23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