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及多元化扶贫开发模式选择

被引:9
作者
耿小娟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贫困; 多元化扶贫开发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深度和贫困发生率均远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在全国总体贫困发生率下降的情况下,中国贫困问题很大程度上已转化为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文章以我国不同阶段扶贫开发政策及模式为鉴,对我国民族地区的贫困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其致贫原因,认为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多元化扶贫开发模式的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204 / 2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民族地区慢性贫困现状及治理路径探讨——以宁夏为例 [J].
李昭楠 ;
刘七军 ;
刘自强 .
甘肃社会科学, 2015, (01) :226-230
[2]   地理资本视阈下西北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实证研究——以宁夏为例 [J].
刘七军 ;
李昭楠 .
兰州学刊, 2015, (01) :167-172
[3]   “人口较少民族”的扶贫开发与富民惠民——对新世纪以来裕固族聚居区扶贫开发实践的回顾及反思 [J].
杨须爱 .
兰州学刊, 2014, (10) :33-39
[4]   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模式选择 [J].
张永丽 ;
张晶 .
商业时代, 2014, (10) :132-134
[5]   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述评 [J].
张毅 ;
张帆 .
当代经济, 2011, (11) :94-96
[7]   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 [J].
王曙光 .
农村经济 , 2011, (03) :3-8
[8]   对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J].
黄科 .
中国经贸导刊, 2010, (04) :34-35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贫困治理 [J].
谢志平 ;
焦佳凌 .
兰州学刊, 2007, (12) :99-101+105
[10]   中国的农村扶贫:回顾与展望 [J].
汪三贵 .
农业展望, 2007, (01)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