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哈塘地区下奥陶统烃源岩发现的地质意义

被引:9
作者
张朝军 [1 ,2 ]
周新源 [2 ]
王招明 [2 ]
王长勋 [2 ]
罗秀羽 [2 ]
刘云祥 [2 ]
龙维华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哈拉哈塘; 下奥陶统; 烃源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关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烃源岩问题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对奥陶系生油岩层位的认识差别更大。过去由于盆地中西部多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样品的有机碳含量低于0.2%,达不到工业性源岩标准,因而中西部下奥陶统的生烃潜力被低估。通过对哈6井下奥陶统鹰山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大多数样品有机碳含量>0.2%,平均值0.437%,其中厚达130m的含云灰岩有机碳含量几乎全部≥0.5%,首次证实了盆地哈拉哈塘地区下奥陶统发育工业性烃源岩。这套源岩厚度较大,继承性好,推测其分布范围较大,如果和黑土凹组页岩连成一片,将形成巨大的生烃能力。鹰山组有效烃源岩的发现表明,下奥陶统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从而拓宽了勘探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588 / 59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奥陶纪优质烃源岩沉积与古环境变化的关系:碳氧同位素新证据 [J].
张水昌 ;
R L WANG ;
金之钧 ;
张宝民 ;
王大锐 ;
边立曾 .
地质学报, 2006, (03) :459-466
[2]   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油源分析及勘探前景 [J].
史鸿祥 ;
徐志明 ;
林峰 ;
王廷栋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6) :21-24
[3]   塔里木盆地主力烃源岩的诸多证据 [J].
赵宗举 ;
周新源 ;
郑兴平 ;
范国章 ;
吴兴宁 .
石油学报, 2005, (03) :10-15
[4]   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的油源问题的综合述评 [J].
王招明 ;
肖中尧 .
科学通报, 2004, (S1) :1-8
[5]  
早、中奥陶世之交陆架周期性缺氧:来自美国犹他州的遗迹沉积学证据[J]. 龚一鸣,Mary L.Droser.古地理学报. 2002(04)
[6]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系海相烃源岩重新认识 [J].
赵靖舟 .
沉积学报, 2001, (01) :117-124
[7]   从塔里木盆地看中国海相生油问题 [J].
梁狄刚 ;
张水昌 ;
张宝民 ;
王飞宇 .
地学前缘, 2000, (04) :534-547
[8]   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油源层地球化学研究 [J].
张水昌 ;
王飞宇 ;
张保民 ;
梁狄刚 ;
赵孟军 .
石油学报, 2000, (06) :23-28+128
[9]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的生成[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水昌等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