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隆起早古生代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8
作者
宁飞 [1 ,2 ]
汤良杰 [1 ,2 ]
张钰 [3 ]
何春波 [1 ,2 ]
朱传玲 [3 ]
王鹏昊 [1 ,2 ]
陈群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反转构造; 地质模型; 石油地质意义; 早古生代; 塔中隆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典型的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探讨了塔中隆起早古生代反转构造样式发育特征,分析了反转构造发育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震旦纪—早、中奥陶世的裂陷作用产生的基底正断层对后期构造变形样式产生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由于先存基底正断裂的影响,塔中隆起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的反转构造组合样式。当先存正断层倾角较大时,断层方位不利于进一步反转,此时反转扩展到毗邻断层,先期正断层可能为后期的逆冲断层提供应力集中点,如塔中Ⅱ号断裂带和塔中10号断裂带;也可能被后期的压性构造褶曲,如塔中Ⅰ号断裂带。反转构造发育早期有利于烃类聚集,后期还可以发育不同幅度的反转型背斜,为油气聚集提供有利的圈闭。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塔中地区断裂不同演化阶段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J].
张仲培 ;
王毅 ;
云金表 ;
周波 ;
赵泽辉 ;
郑孟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3) :316-323
[2]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实践与发现规律探讨 [J].
金晓辉 ;
闫相宾 ;
李铁军 ;
邹元荣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1) :45-52+60
[3]   塔里木盆地主力烃源岩的诸多证据 [J].
赵宗举 ;
周新源 ;
郑兴平 ;
范国章 ;
吴兴宁 .
石油学报, 2005, (03) :10-15
[4]   塔中、塔北古隆起形成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对比 [J].
徐国强 ;
刘树根 ;
李国蓉 ;
武恒志 ;
闫相宾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114-119+129
[5]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构造特征及勘探领域 [J].
邬光辉 ;
李启明 ;
张宝收 ;
董立胜 ;
张亚光 ;
张欢庆 .
石油学报, 2005, (01) :27-30+37
[6]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构造的平衡剖面研究 [J].
刘学锋 ;
孟令奎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11-15+1
[7]   塔中低凸起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J].
李明杰 ;
郑孟林 ;
冯朝荣 ;
张军勇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43-45+4
[8]   塔中低凸起的形成和演化 [J].
张振生 ;
李明杰 ;
刘社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28-31
[9]   对塔中地区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 [J].
翟光明 ;
王建君 .
石油学报, 1999, (04) :9-14+3
[10]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负反转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J].
汤良杰 ;
金之钧 ;
张一伟 ;
陆克政 .
现代地质, 1999, (01) :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