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被引:28
作者
刘大钧
陈佩度
吴沛良
王耀南
邱伯行
王苏玲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关键词
簇毛麦; 硬粒小麦; 双二倍体; 异源四倍体; 双倍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T.durum×H.villosa)F1的自交和自由授粉后代中,获得了兼具硬粒小麦穗形和簇毛麦护颖颖脊刚毛、叶片和叶鞘边缘茸毛和对白粉病免疫等双亲性状的结实性正常的植株。经细胞学鉴定,其2n=42,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I(MI)有20.5个二价体,1个左右单价体,在80%左右的花粉母细胞中有21个二价体,对其自交后代连续3年、5个世代的鉴定结果表明,上述性状已基本稳定。用染色体 N——分带技术进行带型分析的结果证明,它是一个包含有硬粒小麦 A、B 染色体组和簇毛麦 V 染色体组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AABBVV.该双二倍体株高100—110厘米,穗长9—12厘米,每穗有20—24个小穗,每穗30粒左右,千粒重25—35克,籽粒蛋白质含量20%左右,对白粉病免疫,抗锈病,感染赤霉病。将它与普通小麦(T.aestivum)杂交,F1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在 MI 有14个左右二价体和14个左右单价体,自交结实率仅3%左右。但用普通小麦回交,结实率可逐代提高。在回交后代群体中,已分离出对白粉病免疫的植株,是一个可望在小麦育种计划中利用的新中间型材料。对(硬粒小麦“中引1320”×簇毛麦)F1和上述双二倍体的研究表明,(硬粒小麦“中引1320”×簇毛表)F1可以产生染色体不减数的配子,不减数的雌、雄配子结合可获得自然加倍的异源多倍体。这种产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簇毛麦和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的染色体N-分带 [J].
刘大钧 ;
陈佩度 .
遗传学报, 1984, (02) :106-108+159
[2]   将簇毛麦种质转移给小麦的研究 [J].
刘大钩 ;
陈佩度 ;
裴广铮 ;
王耀南 .
遗传学报, 1983, (02) :103-113+167
[3]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杂种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J].
陈佩度 ;
刘大钧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2, (04) :1-16
[4]  
Morphology and chromosome pairing of a hybrid between Triticum durum Desf. and Haynaldia villosa (L.) Schur[J] . A. Blanco,R. Simeone,O. A. Tanzarella,B. Greco.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83 (4)
[5]  
The genoms of Triticum Timopheevi Zhuk., Secale cereale L. and Haynaldia villosa Schur[J] . Dontcho Kostoff.Zeitschrift für Induktive Abstammungs- und Vererbungslehre . 193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