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后肌痉挛研究概况

被引:6
作者
何冠蘅
王倩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肌痉挛; 针灸疗法; 文献综述;
D O I
10.13457/j.cnki.jncm.2009.11.040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正>中风后肌痉挛,又称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硬瘫,属于中医学筋病、痉证的范畴,《内经》已有薄厥、偏枯等认识。气虚则痿,血虚则痉,机体阴阳失衡,肝血不足,肝肾阴虚,致筋脉失养,久则肢体出现弛缓或痉挛。其病位在脑,反映在筋脉,与肝、肾相关。一般来说,中风后经过1~3周软瘫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1]   针刺合麦粒灸缓解中风偏瘫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J].
马玲 .
广西中医药, 2002, (01) :41-42
[22]   温针灸阴经、阳经穴治疗中风后关节痉挛的对比研究 [J].
刘傲霜 .
中医杂志, 2002, (03) :180-181+5
[23]   电针治疗痉挛性偏瘫31例 [J].
张银开 ;
陶华清 ;
吴强 .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2, (01) :48-49
[24]   针罐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关节挛缩52例 [J].
丁邦友 ;
崔毅军 .
上海针灸杂志, 2000, (03) :28-28
[25]   针刺治疗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J].
刘月芝 ;
杨甲三 ;
张国瑞 ;
孙启良 .
中国针灸, 1999, (02) :5-7+4
[26]   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刺灸法探讨 [J].
郭泽新,汪润生 .
江苏中医, 1995, (08) :29-30
[27]   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偏瘫100例疗效分析 [J].
杨本瑜,毕世元,许斐,杜贞爱 .
中国针灸, 1994, (05) :31-33+59
[28]  
电针治疗痉挛的作用机理[J]. Milanov I,吴欣欣.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1992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