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在森林演替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22
作者
郝艳茹
彭少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关键词
演替; 植被; 根系分布; 动态变化;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5.05.030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统计分析了国内外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的变化,并探讨了相关的影响因子及其动态。结果发现,根系生物量随林龄和演替的进行而增加,演替群落的根冠比呈减小趋势。一般来说,根系的垂直分布是较浅的,尤其是细根。根系分布范围与地下部生态位的变化能够反映其可以利用的资源范围以及它在演替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森林演替初期,群落根系分布较浅,可塑性强,且水平根系发达;演替中期的根系呈镶嵌分布,分布范围加深,根系密度增加;演替后期的根系分布趋于稳定,地下生态位分离程度加剧,根系结构具有相对明显的分层。在演替过程中,根系的这种分布特征受自身条件和生态因子的影响,文章论证了这些影响因子本身在演替过程中也是动态变化的,进一步说明了根系分布动态规律存在的必然性。在演替过程中,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动态的研究,可以为森林群落动态学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是未来地下生态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最后,分析了根系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重点,提出新的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762 / 76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鼎湖山森林地表CO2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J]. 周存宇,周国逸,张德强,王迎红,刘世忠.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2]   庆元林场阔叶林主要类型生物量测定及其评价 [J].
姚丰平 ;
吴军寿 ;
姚理武 ;
范良敏 ;
程亚平 ;
梅建伟 .
浙江林业科技, 2003, (03) :75-79
[3]   长白山不同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地下C贮量的调查 [J].
杨丽韫 ;
李文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204-209
[4]   甘肃民勤西沙窝唐古特白刺群落的生态特性 [J].
刘建泉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2, (03) :36-40
[5]   植被根系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李鹏 ;
赵忠 ;
李占斌 ;
王乃江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2, (02) :26-32
[6]   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 Ⅳ.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群动态的分析 [J].
王炜 ;
梁存柱 ;
刘钟龄 ;
郝敦元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999, (04) :44-55
[7]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次生演替初期山黄麻先锋群落生物量动态 [J].
冯志立 ;
唐建维 ;
郑征 ;
宋启示 ;
曹敏 ;
张建侯 ;
解继武 .
生态学杂志, 1999, (05) :1-6
[8]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单木根系生物量的研究 [J].
王成 ;
金永焕 ;
刘继生 ;
金玉善 ;
金春德 ;
李英洙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1) :50-55
[9]   长白山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根系生物量研究 [J].
杜晓军 ;
刘常富 ;
金罡 ;
石小宁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3) :33-36
[10]   林木根系生态研究综述 [J].
刘建军 .
西北林学院学报 , 1998, (03) :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