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权变动的“清偿模式”

被引:10
作者
孙维飞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关键词
债权形式主义; 物权行为; 无因性; 契约原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假如中国法就买卖合同履行时的物权变动不采无因性模式,那么,由于可从清偿视角分析物权变动,独立的物权行为概念就是不必要的。由此,即无必要采取有因物权行为的模式。在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中,可停留于“清偿”“抛弃”等概念的中度抽象状态。就履行过程中的意思瑕疵,基于清偿作为法律行为的视角,清偿概念可解决物权行为概念能够且应当解决的问题,而物权行为概念并不能解决清偿概念能够且应当解决的问题。因此,独立的物权行为概念对于问题的解决既显不足,又显多余。另外,自清偿视角看,通常对于所谓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的描述是不准确的,因为仅依债权行为和形式并不足以解释物权变动之发生,须辅之以清偿视角,即买卖合同之清偿导致所有权变动,清偿既包括交付等事实行为,也包括法律行为下的清偿意思。所有权变动的意思包括在清偿意思中。此种模式不妨称之为物权变动的清偿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4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民法典》第598条(出卖人主给付义务)评注 [J].
吴香香 .
法学家, 2020, (04) :171-190+196
[3]   《合同法》第158条评注(买受人的通知义务) [J].
金晶 .
法学家, 2020, (01) :173-190+196
[4]   从民商关系角度谈《民法总则》的理解与适用 [J].
张谷 .
中国应用法学, 2017, (04) :145-156
[5]   物权行为的规范结构与我国之所有权变动 [J].
朱庆育 .
法学家, 2013, (06) :62-80+175
[6]   给付概念和不当得利返还 [J].
赵文杰 .
政治与法律, 2012, (06) :99-112
[7]  
法律行为的条件理论.[J].袁治杰;.私法研究.2010, 01
[8]   另一种物权行为理论——以瑞士法为考察对象 [J].
常鹏翱 .
环球法律评论, 2010, 32 (02) :99-111
[9]   论所有权保留的法律构成 [J].
王轶 .
当代法学, 2010, 24 (02)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