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格局与分区调控

被引:41
作者
曲衍波 [1 ]
王世磊 [1 ]
赵丽鋆 [1 ]
曲永山 [2 ]
王森 [2 ]
机构
[1]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山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
关键词
乡村; 分区; 地域多功能; 空间自相关性; 空间格局; 障碍诊断; 山东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0833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乡村地域多功能作为乡村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支点,有效识别其空间格局特征与障碍功能,是优化乡村要素配置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在解析乡村地域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空间自相关、协调度、障碍诊断模型识别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区格局,并明晰不同区域障碍功能及其调控措施。结果表明:1)山东省乡村地域生活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均值分别为0.4298、0.4635、0.574 2,综合度与协调度分别介于0.28~0.76和0.51~0.99,表现出"生活功能较弱、生产功能中等、生态功能较强"的特征;2)山东省乡村地域多功能Moran’s I指数均高于0.4,空间分布呈正相关性、且低功能值集聚较为明显,生活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热点区到冷点区分别以点-面式斑块状、环绕式条带状、分割式面状和不规则镶嵌式面状格局由胶东半岛过渡到鲁中再到鲁西南和鲁西北;3)耦合综合度与协调度关系将山东省乡村地域多功能分为优先提升区、重点提升区、潜在提升区、协同优化区和适度优化区,不同区域的障碍功能具有明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生活居住功能是各区域共同障碍,非农生产功能和环境维护功能对不同区域的障碍程度有所差异;4)山东省乡村地域多功能调控应以"双高"为目标,按照"找短板,齐发展"的路径,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地域功能局部重点提升与整体协同优化,为新时代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22 / 23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江苏省县域“三生”功能时空变化及协同/权衡关系 [J].
李欣 ;
方斌 ;
殷如梦 ;
荣慧芳 .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 (11) :2363-2377
[2]   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刘愿理 ;
廖和平 ;
李涛 ;
蔡进 ;
李靖 ;
何田 ;
罗刚 .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 (21) :271-279
[3]   中国县域乡村地域多功能格局及影响因素识别 [J].
杨忍 ;
罗秀丽 ;
陈燕纯 .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 (09) :1316-1328
[4]   基于“点-面”特征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识别 [J].
曲衍波 ;
魏淑文 ;
商冉 ;
郑捷 .
资源科学, 2019, 41 (06) :1035-1047
[5]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发展格局及其分区研究 [J].
刘玉 ;
任艳敏 ;
潘瑜春 ;
唐林楠 .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 (12) :281-289
[6]   地域主体功能导向的江汉平原乡村发展能力时空变化 [J].
卓蓉蓉 ;
余斌 ;
曾菊新 ;
郭新伟 ;
李瑞瑞 .
经济地理, 2019, 39 (05) :171-180
[7]   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类型识别——以辽宁省78个区县为例 [J].
徐凯 ;
房艳刚 .
地理研究, 2019, 38 (03) :482-495
[8]   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与振兴路径选择研究 [J].
乔伟峰 ;
戈大专 ;
高金龙 ;
卢诚 ;
黄璐莹 .
地理研究, 2019, 38 (03) :522-534
[9]   基于城乡转型功能分区的京津冀乡村振兴模式探析 [J].
杨园园 ;
臧玉珠 ;
李进涛 .
地理研究, 2019, 38 (03) :684-698
[10]   基于整合驱动因素和适宜性评价的乡村聚落重构模式研究 [J].
马利邦 ;
豆浩健 ;
谢作轮 ;
郭晓东 .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 (03) :246-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