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代表作”制度的实施条件和程序安排

被引:13
作者
陈云良
罗蓉蓉
机构
[1] 中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学术代表作;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量化”评价体系; “质化”评价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4 [科学研究工作];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学术代表作"制度开启了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的改革,旨在消除当前人文社科评价体系中"量化"评价标准的不良影响,建立"以质为主"的评价标准。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研究周期长,社会影响见效慢,学术观点无完全的对错之分,评价中评审者的主观性多于客观性,且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时代性等特点,因此对人文科学研究采用"代表作制度"仍需辩证地加以认识,且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程序,才能保证其有效实施。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我国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缺陷与改进思路 [J].
庾光蓉 ;
徐燕刚 .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9, (04) :41-47+112
[2]   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科研评价的问题与思考 [J].
李培利 .
现代教育科学, 2009, (11) :144-146
[3]   历时态角度看人文社会科学引文峰值及其引文评价的时间选择 [J].
姜春林 ;
刘则渊 .
情报科学 , 2006, (09) :1343-1347
[4]   美国标准能成为中国人文社科成果的最高评价标准吗?——以SSCI为例 [J].
党生翠 .
社会科学论坛, 2005, (04) :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