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HPLC法考察枯芩与子芩不同部位中黄芩苷含量和不同炮制方法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刘萍 [1 ]
古今 [1 ]
周文斌 [2 ]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中药房
[2] 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
关键词
黄芩; 黄芩苷;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4 [中药化学]; R283.1 [炮制对药物性能的影响];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考察和比较枯芩与子芩之间及其各自不同部位和不同炮制方法的黄芩苷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分别测定不同部位和不同炮制方法的枯芩与子芩中黄芩苷含量。结果:子芩比枯芩的黄芩苷含量高;在药典规定炮制方法中蒸法比煮法的含量高;两种黄芩的皮质部均比木质部的含量高。结论:炮制黄芩应保留药材皮部并应采用蒸法,这样所得黄芩苷含量较高且方法简便、快捷,应改变传统使用中对枯芩与子芩的看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HPLC法测定黄芩及其不同炮制品中黄芩苷的含量 [J].
贺祝英 ;
曹佩雪 ;
梁光义 ;
刘再川 ;
吴兴国 .
中国中药杂志, 2002, (04) :21-23
[2]   HPLC法测定黄芩中不同部位的黄芩苷含量 [J].
徐纪文 ;
罗素芗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1, (03) :77-78
[3]   不同产地、不同部位黄芩的黄芩甙含量测定 [J].
谢琴 ;
华晓东 ;
王菊美 .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1, (03) :39-40
[4]   牡丹中不同部位丹皮酚含量测定 [J].
李海燕 ;
陈小坚 .
时珍国医国药, 2000, (08) :68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