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 条
四万年来南海北部周边地区植被演替序列——孢粉生物群区化方法恢复古植被的尝试(英文)
被引:5
作者:
罗运利
孙湘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
来源:
关键词:
花粉;
生物群区化;
因子分析;
中国南海;
古植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5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就南海北部海域 17940孔的孢粉资料 ,利用孢粉生物群区化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 ,对南海北部周边地区 4万年以来的植被演替序列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对于深海沉积物 ,在排除远距离搬运的花粉尤其是松属 (PinusL .)花粉的噪音后 ,可以利用孢粉生物群区化方法恢复周边大陆古植被演替序列。因子分析表明 ,湿度和温度的变化是影响南海北部周边大陆植被演化的主要因子。在 40 5 0 0~ 1110 0aBP南海北部沿海大陆地区的古植被 ,主要为常绿阔叶林 (WAMF) ,山地针叶林 (MRGF)分布于低山、丘陵 ;而广泛出露的大陆架上则发育了以蒿属 (ArtemisiaL .)为主的草原 (STEP)景观 :末次冰期时环境变化的突出特征山地针叶林 (MRGF)、常绿阔叶林 (WAMF)与草原 (STEP)之间的频繁交替 ,反映了气候冷湿和温干的千年级尺度的迅速变化 ,可以与Heinrich事件以及DansggardOscherge事件进行对比。其中在 7 0m处 (12 70 0aBP)所恢复的山地针叶林 (MRGF)景观反映了一次气候变冷变湿的事件 ,可能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全新世早期和末期较多出现热带雨林 (TRFO)以及热带季雨林 (TSFO)景观 ,而全新世中期以常绿阔叶林 (WAMF)为主 ,缺乏热带雨林 (TRFO)以及热带季雨林 (TSFO)景观 ,可能表明在全新世中期尽管温度升高 ,但湿度有可能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202 / 1206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