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视野下的地方性知识之发掘与利用

被引:3
作者
暨爱民 [1 ,2 ]
机构
[1] 中国社科院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地方性知识; 发掘与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近年来,在建立地方性知识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一个主要趋势就是着重从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来建立地方性知识的理解框架,研究揭示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亲密关系"。因此,民族地方性知识的发掘与利用,要确立民族之生态意识的"自觉"和具体生态的"情境性"逻辑,尊重民族文化自身的运行规律,重视民族生态知识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生态知识之"地方性"中的"开放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地方性知识中的生态关怀:生态人类学的视角 [J].
袁同凯 .
思想战线, 2008, (01) :6-8
[2]   地方性知识的当下意义——读江帆的《生态民俗学》 [J].
吉国秀 .
民间文化论坛, 2006, (06) :104-107
[3]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 [J].
杨庭硕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3) :23-29
[4]   亲密知识 [J].
休·拉弗勒斯 ;
陈厮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3, (03) :45-57+4
[5]   地方性知识的构造 [J].
盛晓明 .
哲学研究, 2000, (12) :36-44+76
[6]  
生态人类学导论[M]. 民族出版社 , 杨庭硕等, 2007
[7]  
地方性知识[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美)克利福德·吉尔兹(CliffordGeertz)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