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的当下意义——读江帆的《生态民俗学》

被引:3
作者
吉国秀
机构
[1]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生态民俗学; 江帆; 民俗学者; 生态整体主义; 民族生态学; 人类生态学; 人与自然; 人类学; 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论; 环境决定论; 文化特征; 地方性知识; 当下意义;
D O I
10.16814/j.cnki.1008-7214.2006.06.024
中图分类号
K890 [民俗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人们越来越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直接紧密,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触及到人类的切身利益。最近一两年发生的大事件,例如印尼海啸、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更为加深了人们对于该问题的认识与自觉。面临越来越多的灾难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维续,人类不得不反思:人对待自然的态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许多学科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上探讨了这一问题,例如哲学、人类学等等,并据此形成了具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是,当许多学科纷纷卷入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时,民俗学应有什么样的回应,民俗学能做些什么?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论生态美学研究的价值立场 [J].
赖大仁 .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62-167
[2]   现代性、全球化及其认同问题 [J].
韩震 .
新视野, 2005, (05) :53-55
[3]   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美学观 [J].
曾繁仁 .
文学评论, 2005, (04) :48-55
[4]   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土著传统 [J].
王剑峰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5) :6-11
[5]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 [J].
杨庭硕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3) :23-29
[6]   亲密知识 [J].
休·拉弗勒斯 ;
陈厮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3, (03) :45-57+4
[7]   生态民俗链——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 [J].
乌丙安 .
科学中国人, 2002, (10) :26-29
[8]   生态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J].
李霞 .
国外社会科学, 2000, (06) :2-6
[9]   生态民俗链和北方民间信仰 [J].
乌丙安 .
民俗研究, 1994, (01) :25-30
[10]  
习俗与经济[M]. 长春出版社 , (德)埃克哈特·施里特(EkkehartSchlicht)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