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数据背景下“被遗忘权”的属性及其边界

被引:27
作者
梁辰曦 [1 ]
董天策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法学院
[2]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被遗忘权; 个人信息权; 表达自由权; 大数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D916 [司法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106 ;
摘要
"被遗忘权"是随着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法律新概念,指的是"对过往生活中不再发生的事件保持沉默的权利"。作为一种新兴权利,其法律属性存在争议。"被遗忘权"法案的提出、修正及首个司法案例的出现,无疑针对的是当下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时代出现的信息失衡现象。对"被遗忘权"的探讨,应跳出"传统隐私权"的范畴,从个人信息权的角度去理解,才能具有更广阔、更具前瞻性的理论视野。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名词定义试拟:被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 [J].
吴飞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 21 (07) :13-16
[2]   被遗忘权初探 [J].
彭支援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0 (01) :36-40
[3]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遗忘权” [J].
郑文明 .
新闻界, 2014, (03) :55-59
[4]   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 [J].
王利明 .
现代法学, 2013, 35 (04) :62-72
[5]   “被遗忘的权利”:个人信息保护的新问题及对策 [J].
邵国松 .
南京社会科学, 2013, (02) :104-109+125
[6]   论个人信息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地位 [J].
王利明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6) :68-75+199
[7]   个人信息保护的价值困境与应对——以调和人格尊严与信息自由冲突为视角 [J].
李仪 .
河北法学, 2013, 31 (02) :2-7
[8]   论利益平衡视野下的个人信息权制度——在人格利益与信息自由之间 [J].
齐爱民 ;
李仪 .
法学评论, 2011, 29 (03) :37-44
[9]   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J].
齐爱民 .
苏州大学学报, 2005, (02) :30-35
[10]   论个人资料 [J].
齐爱民 .
法学, 2003, (08) :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