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盆地演化及盆地叠合特征研究

被引:29
作者
李忠权 [1 ]
应丹琳 [2 ,3 ]
李洪奎 [1 ]
杨光 [3 ]
曾庆 [3 ]
郭晓玉 [4 ]
陈骁 [3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3]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Dept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Saint Louis University
关键词
川西盆地; 松潘甘孜构造带; 盆岭耦合; 盆山耦合; 断陷盆地; 坳陷盆地; 前陆盆地; 叠合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川西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松潘甘孜构造带东缘龙门山前陆地带,是四川盆地的一部分。自震旦纪以来,川西盆地经历了海相盆地与陆相盆地两个时期的演化,其中陆相盆地演化与松潘-甘孜构造带及龙门山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晚三叠世以来,川西盆地与松潘-甘孜构造带、龙门山构造带之间经历了盆岭耦合与盆山耦合两期构造动力学演化过程,形成了结构复杂、多期演化的叠合盆地,其盆地性质、类型在不同地质时期各不相同。总的说来,川西盆地经历稳定克拉通海盆发展时期(震旦纪-中三叠世)、海陆交互相断陷盆地发展时期(上三叠世须家河组一段-须家河组三段)、陆相坳陷盆地发展时期(须家河组四段-中侏罗纪世)、前陆盆地发展时期(晚侏罗世-现今),最终形成了4期单型盆地的有序叠置。
引用
收藏
页码:2362 / 23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立体勘探论 [J].
何登发 ;
李德生 ;
童晓光 .
石油学报, 2010, 31 (05) :695-709
[3]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沉积迁移与构造转换 [J].
陈竹新 ;
贾东 ;
魏国齐 ;
李本亮 ;
雷永良 .
中国地质, 2008, (03) :472-481
[4]   松辽盆地深层古前陆盆地地层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李忠权 ;
萧德铭 ;
侯启军 ;
潘懋 ;
郭冀义 ;
冯志强 ;
任延广 ;
朱德丰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582-585
[5]  
Dynamic Features of Angular Unconformity Formation——Extensional and Compressional Angular Unconformities[J]. LI Zhongquan, XU Shihai, YING Danlin and Han Jianhui State Key Lo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Chengdu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Southwest Oil and Gas Field Company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hengdu, Sichuan 610051.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4(01)
[6]   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新模式 [J].
李德威 .
地球科学, 2003, (06) :593-600
[7]   松辽盆地深层古前陆型盆地的发现及其天然气地质意义 [J].
李忠权 ;
萧德铭 ;
侯启军 ;
潘懋 ;
郭冀义 ;
迟元林 ;
冯自强 ;
任延广 .
地质通报, 2002, (10) :689-690
[8]   四川盆地拉张-挤压构造环境探讨 [J].
李忠权 ;
潘懋 ;
萧德铭 ;
陈更生 ;
路中侃 ;
应丹琳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87-93
[9]   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与挤压造山带耦合分析 [J].
刘和甫 ;
汪泽成 ;
熊保贤 ;
李永林 ;
刘立群 ;
张建珍 .
地学前缘, 2000, (03) :5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