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不同参数针刺“水沟”穴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李雅洁
[1
]
樊小农
[2
]
王舒
[2
]
石学敏
[3
]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
[2] 天津市针灸研究所天津市针灸学重点实验室
[3]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来源:
关键词:
参数;
针刺;
水沟;
脑缺血;
病理形态学;
D O I:
10.13192/j.ljtcm.2012.06.212.liyj.062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针刺参数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病理形态学影响,优化"水沟"穴治疗脑梗死的针刺参数(时间、频率)。方法:选用Wistar成年健康雄性大鼠108只,复制MCAO(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9组,每组以不同参数(时间、频率)针刺"水沟"穴,参数共9种,各参数均由针刺时间(5s、60s、180s)及针刺频率(1次/s、2次/s、3次/s)组合形成。每12h针刺1次,共治疗6次,随后以光镜观察大鼠海马、皮层及纹状体区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对各区域所得数据分别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各参数在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灰色关联度排序分别为:海马区:参数6>参数1>参数2>参数9>参数3>参数8>参数4>参数9>参数7;皮层区:参数6>参数8>参数5>参数4>参数2>参数9>参数7>参数1>参数3;纹状体区:参数6>参数5>参数2>参数3>参数9>参数8>参数7>参数4>参数1。结论:通过比较不同参数针刺"水沟"穴对MCAO大鼠脑组织不同区域皮层、海马、纹状体区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提示:参数6(针刺时间:5s;针刺频率:3次/s)为针刺"水沟"穴治疗脑梗死的较优参数。
引用
收藏
页码:1165 / 1168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