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中事后监管改革:理论、实践及反思

被引:95
作者
卢超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事中事后监管; 规制改革; 信用风险分类监管; 大数据监管; 非经济目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30103 ;
摘要
构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成为当前中国行政审批改革的一项紧迫议程,事中事后监管在实践中涵盖了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大数据监管等诸多工具类型。事中事后监管反映了数字信息时代下,行政执法手段与行政活动方式的转型,并且在执法成本、规制效能等方面体现出诸多潜在优势。但由于许可评价程序的相对失效,使得事前许可与事中事后监管之间缺乏常规化衔接机制。与此同时,基层监管资源匮乏、非标准化市场结构、条块与部门利益分割等诸多限制因素,也制约了事中事后监管的实际效能。中国行政规制改革应当积极破解事中事后监管的拘束因素,客观评价事中事后监管与事前许可机制之间的优劣,并实现"非经济目标"与市场效率之间的价值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783 / 80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70 条
[1]  
专栏导语:中国政府行为的注意力分配研究何以有特色?[J]. 练宏.公共行政评论. 2020(01)
[2]   论政府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型规制 [J].
谭冰霖 .
法学家, 2019, (06) :74-87+193
[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治之道 [J].
沈岿 .
中国法学, 2019, (05) :25-46
[4]   先证后核、消极许可与规制工具试验 [J].
张力 .
中国行政管理, 2019, (05) :39-45
[5]   “中国式”市场监管:逻辑起点、理论观点和研究重点 [J].
胡颖廉 .
中国行政管理, 2019, (05) :22-28
[6]   作为利害调整法的行政法 [J].
王贵松 .
中国法学, 2019, (02) :90-109
[7]   我国环评否决制之法理思考 [J].
金自宁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 (02) :11-22
[8]   重新发现社会规范:中国网络法的经济社会学视角 [J].
戴昕 .
学术月刊, 2019, 51 (02) :109-123
[9]   行政决策运用大数据的法治化 [J].
孙丽岩 .
现代法学, 2019, 41 (01) :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