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190
作者
何登发
陈新发
张义杰
况军
石昕
张立平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古隆起; 断裂系统; 异常压力; 原生油气藏; 次生油气藏; 油气富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满盆”含油、全层系多层组含油、油气资源丰富的大型沉积盆地。它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与前石炭系褶皱基底基础上 ,经历了晚石炭世—中三叠世前陆盆地阶段、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 (J2 x)弱伸展拗陷盆地阶段、中侏罗世晚期(J2 t)—白垩纪压扭盆地阶段与新生代前陆盆地阶段的演化历史。 4个构造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的叠合 ,形成了南厚北浅的楔形地质结构 ,决定了油气聚集的基本面貌 ;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古隆起纵横叠置 ,制约着相应地质时期油气运聚的基本格局。在垂向上 ,以上三叠统白碱滩组泥岩、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泥岩与广泛分布的异常压力封隔层为界可将盆地划分为C T2 ,T3 J1 s ,J2 K1 与K2 N 4个各具特色的成藏区间 ;油气沿断裂的垂向运移与异常高压流体系统的幕式突破 ,导致了以垂向运移为主导的运聚模式 ,多源、多期油气混合成藏。现有油气田的分布及勘探趋势表明 4个NNE向基底断裂带为油气优势运移通道 ,沿着它们形成了 4个油气富集的黄金带。这些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之间的耦合方式是制约形成油气田及导致含油气丰度差异的关键条件。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白垩系与二叠系—三叠系分别发育“远源、缓坡、次生”与“近源、陡坡、原生”两种典型的断裂 岩性体油气藏类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 [1] 陆梁隆起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特征与油气运聚
    陈中红
    查明
    吴孔友
    张年富
    张越迁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4) : 283 - 285+264
  • [2] 准东白家海—五彩湾地区成藏动力学系统
    胡平
    石新璞
    解宏伟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4) : 302 - 305+266
  • [3] 准噶尔盆地复合油气系统特征、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张义杰
    柳广弟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 36 - 39
  • [4]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相对优质储集层的成因
    况军
    姚根顺
    朱国华
    寿建峰
    王鑫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6) : 34 - 37+14
  • [5]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
    王宜林
    王英民
    齐雪峰
    管守锐
    赵秀岐
    李儒峰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5) : 382 - 385+1
  • [6]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陆9井油源与成藏分析
    王绪龙
    杨海波
    康素芳
    张越迁
    贾希玉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3) : 213 - 216+276
  • [7] 准噶尔盆地石南油田三工河组储集层沉积特征与油气分布
    孙宝宗
    温东山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2) : 126 - 128+86
  • [8]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
    张年富
    张越迁
    姚新玉
    张从侦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2) : 103 - 106+84
  • [9] 准噶尔盆地热流及地温场特征
    王社教
    胡圣标
    汪集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6) : 771 - 779
  • [10]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张年富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3) : 17 - 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