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陆梁隆起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特征与油气运聚
被引:28
作者:
陈中红
查明
吴孔友
张年富
张越迁
机构:
[1]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梁隆起;
不整合面;
岩性配置;
淋滤带;
粘土层;
底砾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的成因机制和地震反射特征,将研究区的不整合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不整合对研究区油气运聚作用也各不相同。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岩性配置可分为五种类型:Ⅰ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其下依次为泥岩、砂岩;Ⅱ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岩;Ⅲ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砾岩;Ⅳ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砾岩;Ⅴ型,不整合面之上为砂砾岩,其下依次为泥岩、砂岩、砂砾岩。其中,Ⅰ型、Ⅱ型对本区油气运聚最为有利,白垩系底部不整合与断层共同构成了良好的输导通道,不整合之下的淋滤带是较好的运移通道,在其上风化粘土层的遮挡下,油气可有效地横向运移,喜马拉雅运动后期产生的正断层切割不整合底部的砾岩及上覆大套砂岩,向上快速输导油气。白垩系底部不整合封堵油气成藏有三种模式,即粘土层封堵、淋滤带半风化泥岩封堵和淋滤带薄层泥岩封堵。
引用
收藏
页码:283 / 285+264
+264-265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