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发生前对流层顶及平流层异常信号的分析

被引:6
作者
雒佳丽 [1 ]
田文寿 [1 ]
张培群 [2 ]
胡俊 [1 ]
谢飞 [1 ]
机构
[1]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
[2]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梅雨; 对流层顶; 位涡; 平流层; 北半球环状模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NCEP和欧洲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20a梅雨观测资料,分析了梅雨发生前江淮地区对流层顶和位涡的异常以及北半球环状模指数的变化。研究表明,江淮地区在梅雨开始前3—5天会出现对流层顶的下降,且高度的经向变化比纬向变化更为明显。对流层顶的降低与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入侵、东亚季风的爆发以及急流轴北跳引起的频繁的对流层顶折卷过程有关。对流层顶的下降伴随着来自平流层的高位涡冷空气的入侵。而梅雨发生前江淮地区上空对应正位涡异常,这一异常的建立和维持与贝加尔湖、西西伯利亚、鄂霍次克海附近的正位涡异常有关;而梅雨发生前江淮地区平流层温度达到极大值,梅雨爆发后开始下降,纬向风则处于西风到东风的转换期。梅雨期的总降水量与对流层上部平流层下部的北半球环状模指数存在一致的正相关关系,而在梅雨发生前15—30天,这种相关性尤为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在对流层顶附近的北半球环状模指数对梅雨期降水量的预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55 / 66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Winter Stratospheric Polar Vortex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Their Relations to QBO and ENSO[J]. 陈文,魏科.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9(05)
[2]   南、北半球环状模月内活动的主要时间尺度 [J].
李晓峰 ;
李建平 .
大气科学, 2009, 33 (02) :215-231
[3]   大气准定常行星波异常传播及其在平流层影响东亚冬季气候中的作用 [J].
陈文 ;
魏科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3) :272-285
[4]   2007/2008年冬季平流层环流异常及平流层—对流层耦合特征 [J].
向纯怡 ;
何金海 ;
任荣彩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3) :338-348
[5]   2008年雪灾同平流层环流异常的关系 [J].
陈月娟 ;
周任君 ;
邓淑梅 ;
易明建 ;
刘毅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9, 39 (01) :15-22
[6]   江淮梅雨建立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强影响信号分析 [J].
汪靖 ;
何金海 ;
刘宣飞 ;
吴彬贵 .
科学通报 , 2009, (01) :85-92
[7]   梅雨期高位涡源区及其传播过程 [J].
赵亮 ;
丁一汇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19 (06) :697-709
[8]   梅雨与北极涛动及平流层环流异常的关联 [J].
李崇银 ;
顾薇 ;
潘静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6) :1632-1641
[9]   东亚季风系统的动力过程和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研究进展 [J].
陈文 ;
顾雷 ;
魏科 ;
黄荣辉 .
大气科学, 2008, (04) :950-966
[10]   平流层环流异常对2008年1月雪灾过程的影响 [J].
刘毅 ;
赵燕华 ;
管兆勇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4) :54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