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扫描式红外亮温仪对天空云量的试验观测

被引:5
作者
章文星 [1 ]
吕达仁 [1 ]
宣越健 [1 ]
苏德斌 [2 ]
徐文静 [2 ]
霍娟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
[2] 北京市气象局
关键词
全天空扫描红外成像仪; 云自动化观测; 云量; 云底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15 [云的观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自主开发研制的全自动扫描式天空红外亮温仪,于2007年4—8月在北京市气象局南郊观象台进行了试验观测。利用获得的天空红外亮温数据和南郊观象台(54511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进行了天空云量的计算。将整点前30 min内观测的云量的平均值作为与观象台观测对应的整点观测云量,分不同情况与观象台目视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中低云,两种观测的云量比较一致,但如果在此期间云消散或增加很快,则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观测的时间和方式不同所造成的。(2)对于以卷云为主的天空情况,特别是高层薄卷云的情况,两种观测的云量差别较大。原因是受到目前试验所使用的红外传感器低温测量范围的限制(-50℃),以及判定云的阈值算法目前还只对于中低云比较适用,对于卷云的判断能力比较薄弱。(3)对于天空情况比较复杂,以及能见度不好的情况(气象站目视云量记录为10-),两种观测的云量差别也很大。其差别既受到仪器性能的影响,也与观测员视力与经验有关。仪器受到最低测量温度的限制,反演算法也有其不确定性,而观测员在低能见度时的观测局限性亦是一个重要原因。利用SIRIS-1进行云量和云底高度观测的优点是时间分辨率高,且全天时自动化,但对于卷云的判断还较薄弱。
引用
收藏
页码:808 / 82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地基热红外亮温遥感云底高度可行性的模拟研究 [J].
章文星 ;
吕达仁 ;
常有礼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2) :354-363
[2]   中国地区云的气候特征分析 [J].
刘洪利 ;
朱文琴 ;
宜树华 ;
李维亮 ;
陈隆勋 ;
白立杰 .
气象学报, 2003, (04) :466-473+517
[3]   大气遥感与卫星气象学研究的进展与回顾 [J].
吕达仁 ;
王普才 ;
邱金桓 ;
陶诗言 .
大气科学, 2003, (04) :552-566
[4]   全天空数字相机观测云量的初步研究 [J].
霍娟 ;
吕达仁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2, (02) :242-246
[5]   青藏高原地区的总云量——地面观测、卫星反演和同化资料的对比分析 [J].
王可丽 ;
江灏 ;
陈世强 .
高原气象, 2001, (03) :252-257
[6]  
Comparative study of satellite and ground techniques for cloud cover determination[J] . F.R. Martins,M.P. Souza,E.B. Pereira.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 2003 (11)
[7]   Dual-site lidar observations and satellite data analysis for regional cloud characterization [J].
Bagtasa, Gerry ;
Liu, Cheng ;
Takeuchi, Nobuo ;
Kuze, Hiroaki ;
Naito, Suekazu ;
Sone, Akihiro ;
Kan, Hirofumi .
OPTICAL REVIEW, 2007, 14 (01) :39-47
[8]   New definition and new calculation method of effective average cloud amount [J].
Li, Zuoyong ;
Peng, Lihong ;
Wang, Jiayang ;
Xiong, Jianqiu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6, 40 (24) :449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