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碳足迹研究——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为例

被引:14
作者
侯彩霞
赵雪雁
文岩
张亮
张方圆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碳足迹; 生计方式; 农户; 张掖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碳排放量大部分来自发达城市,但是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因此农户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论文将二氧化碳的质量作为碳足迹的单位,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为例,基于入户调查资料,测算了当地农户碳足迹,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和Gini系数分析了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碳足迹的结构特点,并且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影响农户碳足迹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张掖市农户碳足迹总量为1.63×109kgCO2,人均碳足迹为2.14×103kgCO2;②从碳足迹类型来看,农户的碳足迹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费,其次是房屋建设,食物生产加工和交通运输所占比例最小;③从碳足迹内部结构来看,张掖市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碳足迹有较大差异,非农户的碳足迹最大,其次是兼业户,纯农户的最小;④从碳足迹占有量的公平性看,碳足迹占有量偏差最大的为交通运输,Gini系数为0.51,其次是能源利用,Gini系数为0.41,食物生产加工碳足迹占有量比较合理,Gini系数为0.35,房屋建设的碳足迹占有量高度平均,Gini系数仅为0.12;⑤人口数量、收入水平和非农化是影响碳足迹的主要因素,随着人口数量增大、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非农化程度的加深,农户碳足迹在不断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587 / 59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中国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J].
武红 ;
谷树忠 ;
关兴良 ;
鲁莎莎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3) :381-390
[2]   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感知——以甘南高原为例 [J].
赵雪雁 .
生态学报, 2012, 32 (21) :6776-6787
[3]   苏州地区住宅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 [J].
朱重阳 .
中国建材科技, 2012, 21 (05) :72-74
[4]   甘肃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焦文献 ;
陈兴鹏 ;
贾卓 .
资源科学, 2012, 34 (03) :559-565
[5]   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费碳足迹 [J].
吴燕 ;
王效科 ;
逯非 .
生态学报, 2012, 32 (05) :1570-1577
[6]   农业碳足迹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J].
黄祖辉 ;
米松华 .
农业经济问题, 2011, 32 (11) :40-47+111
[7]   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 [J].
李波 ;
张俊飚 ;
李海鹏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8) :80-86
[8]   基于STIRPAT模型的能源消费碳足迹变化及影响因素——以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 [J].
卢娜 ;
曲福田 ;
冯淑怡 ;
邵雪兰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5) :814-824
[9]   碳足迹的概念和核算方法研究进展 [J].
计军平 ;
马晓明 .
生态经济, 2011, (04) :76-80
[10]   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三峡库区典型村的实证研究 [J].
阎建忠 ;
卓仁贵 ;
谢德体 ;
张镱锂 .
地理学报, 2010, 65 (11) :1401-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