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黄淮海平原及其附近地区干旱时空动态格局分析——基于标准化降雨指数
被引:45
作者:
赵林
[1
,2
,3
]
武建军
[1
,2
,3
]
吕爱锋
[4
]
刘晓晨
[1
,2
,3
]
刘明
[1
,2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3]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干旱;
黄淮海地区;
SPI;
时空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中国气候区划图将黄淮海及其附近地区划分为4个气候子区域,利用该区域气象站点1961年-2008年的降水数据计算出子区内各站点的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雨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简称SPI);通过各子区站点的SPI差异分析了研究区内发生干旱的时空差异及其动态格局。结果表明:在3个月尺度上,A区、B区发生严重、极端干旱的频率较高,然而整个研究区发生总体干旱的频率没有明显区别;在6个月尺度上,A区、B区发生干旱的频率较高,C区、D区发生极端干旱的频率较低,其中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地区发生严重等级干旱的频率较高;在12个月尺度上,A区、B区发生总体干旱的频率较高,C区、D区发生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的频率较高;就季节性干旱而言,在3个月尺度上,4个子区域发生各等级干旱的频率也存在较大差别。此外,从12个月尺度SPI值时间序列变化趋势来看,1962年-2008年全区干旱有轻微加重的趋势,且整个研究区及其各子区域干旱变化趋势处于波动中,全区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有明显加重趋势,70、80年代以及2000年以来有减缓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468 / 476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