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开发角度浅谈乌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被引:12
作者
张益嘉 [1 ]
宋俊华 [2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中文系
[2]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3] 中山大学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乌镇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旅游开发能否起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颇具争议的论点。乌镇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蕴含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通过旅游开发的模式,为保护、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努力。但在经济效益主导下,也产生了"空心化开发"、缺乏特色文化、文化氛围遭损、商业化严重等弊端。为此,应当通过合理引导原住居民、开发品牌文化、限制客流、合理降价等手段加以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6+161 +161-1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基于中国“四大名镇”的经验启示 [J].
周乾松 ;
徐连林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3, 29 (03) :118-124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分析——基于保护与传承的视角 [J].
雷蓉 ;
胡北明 .
贵州民族研究, 2012, 33 (02) :130-134
[3]   乡村古镇旅游文化载体的发掘创新——以乌镇为例 [J].
王媛 ;
方法林 .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14) :8513-8514+8519
[4]   江南古镇乌镇旅游开发再探 [J].
李凌 .
北方经济, 2010, (22) :72-73
[5]   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J].
陈炜 ;
唐景薇 .
前沿, 2010, (15) :142-149
[6]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J].
黄继元 .
旅游研究, 2009, 1 (04) :8-14
[7]   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J].
阚如良 ;
李肇荣 .
旅游论坛, 2008, 1 (06) :361-365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 [J].
顾金孚 ;
王显成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 (02) :208-211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 [J].
华春霞 ;
贾鸿雁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S2) :159-161
[10]   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J].
刘建平 ;
陈姣凤 ;
林龙飞 .
贵州民族研究, 2007, (03)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