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及投资者保护对掏空风险的影响——基于融资规模的经验证据

被引:11
作者
黎来芳 [1 ]
张伟华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2]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控制权; 投资者保护; 掏空风险; 融资规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1 ; 020204 ;
摘要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规模数据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与掏空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讨了投资者保护对掏空风险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与国家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相比,私人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掏空风险更高,因而融资规模显著高于前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越小,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融资规模越低;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越强,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可能性越小,因而上市公司融资规模越低;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越能起到抑制掏空风险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6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大股东的支撑行为与隧道行为——基于托普软件的案例研究 [J].
张光荣 ;
曾勇 .
管理世界, 2006, (08) :126-135+172
[2]  
大股东的隧道挖掘与制衡力量——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证据[J]. 唐清泉,罗党论,王莉.中国会计评论. 2005(01)
[3]   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证据 [J].
陈晓 ;
王琨 .
经济研究, 2005, (04) :77-86+128
[4]   “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孙铮 ;
王志伟 .
会计研究, 2004, (12) :3-13+97
[5]   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 [J].
刘峰 ;
贺建刚 ;
魏明海 .
管理世界, 2004, (08) :102-110+118
[6]   股权结构的陷阱 [J].
宋敏 ;
张俊喜 ;
李春涛 .
南开管理评论, 2004, (01) :9-23+56
[7]   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 [J].
刘芍佳 ;
孙霈 ;
刘乃全 .
经济研究, 2003, (04) :51-62+93
[8]   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 [J].
陈小悦 ;
徐晓东 .
经济研究, 2001, (11) :3-11+94
[9]   The ultimate ownership of Western European corporations [J].
Faccio, M ;
Lang, LHP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2, 65 (03) :365-395
[10]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closely held corporations[J] . Morten Bennedsen,Daniel Wolfenzon.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