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c-myc基因扩增的临床意义

被引:4
作者
方嬿
黄必军
梁启万
李辉梅
黄楚文
机构
[1]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研究中心病因研究室,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研究中心病因研究室,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研究中心病因研究室,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研究中心病因研究室,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研究中心病因研究室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肝肿瘤; 癌,肝细胞; 原位杂交,荧光; 基因,myc; 预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7 [肝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 探讨c myc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扩增及其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 10 0例原发性肝癌和 6例带卫星结节的肝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92 % (92例 )原发性肝癌组织存在c myc基因扩增 ,其中高拷贝数扩增达 37% (37例 ) ,低拷贝数扩增 5 5 % (5 5例 ) ,只有 8% (8例 )无扩增。结合临床资料分析 ,c myc扩增与患者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原发肿瘤和相应卫星结节肿瘤组织具有相似的c myc基因扩增水平和相同病理类型的特点。在可随诊两年半的 90例病例中 ,91.1% (82例 )病例有c myc基因扩增 ,其中高拷贝数扩增 34例 ,低拷贝数扩增 48例 ,无扩增 8例。分析c myc扩增程度与患者术后复发的时间及生存期关系 ,发现c myc高拷贝数扩增的病例术后 1年内复发率 (70 .6 % ,2 4/ 34 )高于c myc低拷贝数扩增 (39 6 % ,19/ 48)和无扩增者 (12 5 % ,1/ 8) ,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而在术后 >12个月的复发率则与c myc不同扩增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另外 ,c myc高拷贝数扩增者术后 2年存活率明显低于低拷贝数扩增和无扩增者 (P =0 .0 0 1)。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存在高频率的c myc基因扩增 ,基因扩增与患者临床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肝癌染色体DNA拷贝数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J].
王辉云 ;
关新元 ;
方燕 ;
元云飞 ;
梁启万 ;
夏建川 ;
邵建永 ;
李辉梅 .
癌症, 1999, (05) :50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