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山区冬季浓雾基本特征及生成机理研究

被引:5
作者
罗菊英
周建山
刘健
潘汉标
机构
[1] 恩施自治州气象局
关键词
浓雾; 基本特征; 生成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4 [雾];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恩施基准站2002~2008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和MICAPS资料,挑选出地面资料中逐时能见度低于100m的能见度资料,在进行时间分布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天气学普查,得出恩施浓雾的一般统计特征。然后针对几次典型的连续浓雾或强浓雾个例,对其生成的环流背景、动力和热力特征等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出不同类型浓雾的成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浓雾形成和维持的动力、热力机制各有异同,一般而言,冷的下垫面、低空较强的逆温层,中空干低空暖湿的稳定大气层结是形成辐射雾的原因,最强逆温层一般在880hPa左右;平流雾相对辐射雾而言要求垂直湿层更深厚,中空持续一致的3~7m/s的偏南风,暖湿平流源源不断的输送,是平流雾得以发展和持续的基本条件;混合雾的形成是温差较大的冷、暖气团湍流混合的结果,其温湿层结与辐射、平流浓雾有类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别;锋面逆温层的存在与否与充足的水汽供应,是促进锋面浓雾形成、发展与维持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南岭山地一次锋面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分析 [J].
邓雪娇 ;
吴兑 ;
唐浩华 ;
范绍佳 ;
黄浩辉 ;
毛伟康 ;
叶燕翔 .
高原气象, 2007, (04) :881-889
[2]   我国大陆地区浓雾发生频数的时空分布研究 [J].
孙丹 ;
朱彬 ;
杜吴鹏 .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05) :497-501
[3]  
大气科学概论[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徐玉貌等编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