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气区构造学研究进展

被引:10
作者
何登发
贾承造
童晓光
李德生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国际石油勘探公司
关键词
含油气区; 构造学; 运动学; 地球动力学; 解析; 预测; 研究; 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含油气区构造学是探讨构造对沉积、油气成藏与油气(藏)田分布的控制作用的学科,国际石油地质学界非常重视含油气盆地或含油气区的构造研究。研究含油气构造,主要采用"描述"→"理解"→"预测"的方法,随着构造地质学理论的不断突破、实验手段的不断改进,尤其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含油气区构造的"描述"水平、成因机制的"理解"能力与分布规律的"预测"精度都日益提高。对近20年来在理论基础、方法技术与有效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①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地球动力学模型;②盆地内构造带的结构、成因与分布规律;③构造解析的理论、技术与方法;④构造控油规律。参80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叠合盆地概念辨析
    何登发
    贾承造
    童晓光
    王桂宏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 1 - 7
  • [2] 渤海湾地区的中生代盆地构造概论
    漆家福
    于福生
    陆克政
    周建勋
    王子煜
    杨桥
    [J]. 地学前缘, 2003, (S1) : 199 - 206
  • [3]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翟明国
    朱日祥
    刘建明
    孟庆任
    侯泉林
    胡圣标
    李忠
    张宏福
    刘伟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 913 - 920
  • [4] 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与研究方法
    赵文智
    张光亚
    王红军
    王社教
    汪泽成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2) : 1 - 8
  • [5] 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勘探技术
    赵文智
    何登发
    池英柳
    雷振宇
    瞿辉
    [J]. 石油学报, 2001, (01) : 6 - 13+8
  • [6] 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原型分析
    陈发景
    汪新文
    [J]. 地学前缘, 2000, (04) : 459 - 469
  • [7] 中国叠合型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
    何登发
    赵文智
    雷振宇
    瞿辉
    池英柳
    [J]. 地学前缘, 2000, (03) : 23 - 37
  • [8] 塔里木盆地地球动力学演化与含油气系统旋回
    何登发
    白武明
    孟庆任
    [J].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S1) : 77 - 87
  • [9] 松辽盆地反转构造与油气田分布
    张功成
    徐宏
    刘和甫
    朱德丰
    [J]. 石油学报, 1996, (02) : 9 - 14
  • [10] 活动论构造历史观
    朱夏
    [J]. 石油实验地质 , 1991, (03) : 201 - 209